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人民論壇:做這樣的出彩中國人

李洪興

2017年06月23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慣了每次走過文化廣場,都會抬頭望向地質宮五樓那個窗口,通常燈一直會亮到后半夜。可是從現在起,我再也看不到那燈光了。”談及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很多人至今難掩悲痛與失落。“國之大匠”“中國脊梁”“學術界的典范”……雖然辦公室不再有他的光亮,但在人們心中,黃大年早已點亮了一盞永不熄滅的燈。

“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其中能有我,余願足矣!”黃大年被譽為“拼命黃郎”,回國7年間,他帶領400多名科學家艱苦打拼,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有國外媒體評價,“他的回國,讓某國當年的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后退100海裡。”黃大年在科技創新的賽場上隻爭朝夕,在人才培養的舞台上兢兢業業,以百折不回、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樹立起一座震撼人心的精神豐碑。

在科學研究的詞典裡,沒有捷徑可言。孜孜以求、忘我鑽研、刻苦攻關,是做學問、搞研究的應有境界。李四光在寫學術論文時,曾因太投入而忘記回家。妻子派女兒去叫他,結果他正在凝神思考,偶爾抬頭看到桌旁有個小女孩,繼而又低頭忙於寫作:“你是誰家的小姑娘啊?天這麼晚了,快回家吧,不然你媽媽該等著急啦!”當對方叫出爸爸時,李四光才猛然發現是自己的女兒。“不瘋魔,不成活”。甘於寂寞、奮力沉潛、認真敬業,才能以創新之姿攀登科研事業的座座高峰。

最慷慨的奉獻,往往孕育著最豐厚的收獲。從鄧稼先慨嘆“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到錢學森提出技術科學“要先走一步”﹔從吳文俊宣示“外國人做的我不做,外國人沒想到做的我才要去做”,到袁隆平承諾“給我點時間,我讓你地裡多長座米山”,一代代科學家埋頭苦干、永不言棄、誓爭第一,在科學的田地裡用心深耕,收獲著累累碩果。他們從事科學研究所具備的那種耐性和韌性,那種不服輸、追求極致的精神品質,也感召著后來者砥礪前行,竭力為祖國科技事業的進步無私付出。

喧囂的時代呼喚內心的寧靜。今天,有的科研工作者坐不住冷板凳,有的人一切隻圍著項目經費轉,更有甚者,不惜為了名利舞弊作假,令科學精神蒙塵。人們之所以視黃大年為“大寫的人,純粹的人”,之所以稱“布鞋院士”李小文為“掃地僧”,之所以把一生獻給祖國科研的清華大學“高齡學子”當作“出彩中國人”,不正是因為他們抵達了求真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境界嗎?對科技工作者來說,甘於寂寞、甘於奉獻,為科學開拓、為真理獻身、為夢想拼搏,才無愧於知識分子的擔當。

哲人有言,“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隻有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像黃大年那樣,以敬業精神書寫生命華章,用品格力量標注生命高度,我們何愁人生不能抵達心中的遠方。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23日 04 版)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