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獨家特稿

持續推進中國水利“綠色發展”的四點建議

姜文來

2017年06月07日09:18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水利作為支撐社會經濟發展基礎性、戰略性、公益性的行業,其發展理念一定要遵循新的理念,水利綠色發展成為必然。《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其中,綠色發展是指與資源環境相適應、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經濟發展。筆者認為,首先,綠色發展重點還是發展,沒有發展就沒有綠色發展,發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沒有變﹔其次,發展的方式模式要改變,不是傳統的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換取社會經濟的發展模式,而是與資源環境相適應,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經濟發展。

水利綠色發展是指與水承載能力相適應、人與水和諧的水利發展。水利綠色發展,發展水利是第一要務,沒有水利的健康發展就難以支撐社會經濟發展對水相關服務的需求,社會經濟的發展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水利發展要轉型,要摒棄隻顧水利快速發展,不顧水資源承載力,不顧水生態的水利發展方式,應該向水利發展與生態環境和諧的方向轉變,實現水利與水生態雙贏的格局。為了水利綠色發展,筆者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是構建水利綠色發展的價值觀體系。需要對傳統的水利發展觀進行改造,主要方式是“綠化”水利觀。分析現行的水利觀的長處和短處,將其進行融合並構建新的水利發展價值觀體系。新的水利綠色發展價值觀是在發展水利的同時,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創建水利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的格局。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對水利發展中心論進行“綠化”,走綠色水利之路。綠色水利就是在水資源開發、利用和廢棄全過程中保護生態環境且節水高效的利用水資源的行為與文化,它將環境保護放在重要的位置,將從水資源開發、水資源利用、水資源廢棄等全過程保護生態環境,以高效利用水資源作為重要手段,並形成“綠色+水利+文化”體系。對極端環保論進行引導,將其引導到“水利+生態”雙贏格局上來,單純的保護是解決不了貧困等隻有在發展中才能解決的問題。對生態水利論進一步支持和鼓勵,同時強化其對其綠色發展理念的貫徹。水利綠色發展觀的教育要普及和深入,不僅僅在水利界開展,要在相關的水利領域進行拓展,特別是在大、中小學和幼兒園中根據不同層次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讓水利綠色發展觀深入人心,成為生活的常態。

二是堅持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2012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國發〔2012〕3號),確立了“三條紅線”管理水資源,即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到2030年用水效率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變價計,下同)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總量控制在水功能區納污能力范圍之內,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5%以上。筆者認為,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水利綠色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是水利綠色發展重要“抓手”,盡管實現這個目標還存在不少困難,但要克服重重障礙,實現此目標,水利綠色發展才有基本保障。

三是理順水利綠色發展體制。體制對水利綠色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針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三者之間的關系,中央政府出台相關的政策法規,對其進行理順,如中央政府對水利綠色發展進行整體頂層設計,明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責任和義務,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相互協調對話機制,在確保水利綠色發展的前提下保障地方的權益不受損害,維持或提高企業的利潤水平。中央政府各部門之間建立協調機制,同在水利綠色發展的旗幟下行使相關的管理權限,相互之間就重大事項協商,將不協調之處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是構建完善的水利綠色發展長效機制。筆者認為,水利綠色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完善的長效機制做支撐。對現有的水利發展政策進行系統的梳理,將那些不適於水利綠色發展的政策進行調整,通過綠色政策促進水利綠色健康發展。對水利法律法規進行剖析,對不適合水利綠色發展的法律法規進行修正,讓水利法律法規規整在綠色發展理念之下,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同時建立水利綠色發展考核機制,在國家層次建立水利綠色發展的考核指標體系,對涉水部門水利綠色發展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納入領導干部任期或者升遷的重要參考。

(作者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責編:萬鵬、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