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如何讓中國力量更強大更協同

顏曉峰 姜欽雲

2017年04月26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如何讓中國力量更強大更協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力量就是中華民族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創造中國奇跡、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合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是艱巨繁重的系統工程,需要凝聚不同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隻有匯聚來自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的經濟力、文化力、制度力、軍事力、外交力等,團結來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各條戰線、各個行業中可以團結的一切力量,形成強大的改革合力、攻堅合力、追夢合力,偉大的夢想才會照進現實。如何讓中國力量更強大更協同,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中國夢的重大理論問題與實踐課題。凝聚中國力量,激發社會活力,匯聚強大的助夢合力,需要全局化視野、系統性思維和協同性策略。

堅持“中國特色”,厚植中國力量

扎根沃土,枝繁葉茂。中國力量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力量,具有中國特性、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內在品質。它孕育於民族復興的百年探尋,成長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統一於中國與世界的深刻互動,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特色”是中國力量的生命之源。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中國力量發展必然走適合自己特點的道路。中國力量隻有立足中國實際、總結中國經驗,針對中國難題、提供中國方案,才能在全面推進新的偉大斗爭、新的偉大工程、新的偉大事業中激發新活力、煥發新生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譜寫歷史新篇章。

堅持中國道路。道路是旗幟,是方向。走什麼樣的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中國道路,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奮力傳承,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我們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隻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為中國力量開拓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才能團結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匯聚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合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困,避免“阿拉伯之春”之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堅定中國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自信是一種信念,能激發意志力、創造力。近百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與建設實踐相結合,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的革命和建設道路,完成了“三大革命”,取得了“三大歷史貢獻”,不僅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也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在短短的近百年時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偉大的勝利,解決了中華民族“挨打”和中國百姓“挨餓”兩大歷史性問題,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們最有理由、最有底氣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全面決勝小康社會、全力開拓復興偉業的關鍵節點上,堅持中國自信,不忘初心,保持政治定力,可以最大程度增強攻堅克難的勇氣,最大范圍尋求思想認識上的“最大公約數”,為繼續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局面注入強大的正能量。

堅持人民主體。習總書記指出:“在新的長征路上,全黨必須牢記,為什麼人、靠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最鮮明的“中國特色”,體現了我們黨鮮明的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社會變革的推動者,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發展的落腳點也是出發點。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群眾首創精神,集中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作用,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無窮動力,是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從農村改革到全面開放再到“一帶一路”大戰略,從溫飽到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經濟建設為中心、“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持續拓展、不斷深化,無不是堅持了人民主體地位、回應了人民的願望心聲、滿足了群眾的關切期待。在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中,要推動制度創新、破解發展難題、化解挑戰風險,更加需要轉變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從人民的實踐創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強化“四個意識”,統一全黨思想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思想統一,行動才能自覺,步伐才會一致﹔步調一致就會有力量,才能得勝利。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要實現偉大的事業、贏得偉大的斗爭、開創偉大的工程,沒有統一的認識、共同的目標、一致的步調,而要執行有力、團結有序,不斷取得勝利,那是不可想象的。隻有形成步調一致的合力,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才能攻堅克難,戰勝新的挑戰,奪取新的勝利。

當前,我國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復雜,既有利益格局多樣、社會意識多變和人民利益訴求多元的社會問題,也有社會貧富差距拉大、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發展難題。統一思想、增進共識,化解各方利益掣肘,增強全體人民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最大限度地統合中國力量,進而不斷地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推向前進,顯得更加重要和緊迫。統一思想關鍵在黨的團結統一、步調一致,重點是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增強黨的團結統一、保持步調一致的重要思想保証。

步調一致就要目標同向。方向一致才能合心、合力。決勝全面小康、實現偉大復興,迫切需要黨員和各級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堅定的政治立場、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化“四個意識”,始終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社會主義信念,堅守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確保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不迷失方向、不走錯道路,帶領人民在新的長征路上闊步前行,走向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步調一致就要維護權威。打仗要聽軍令,奏樂要看指揮。發揮中國力量一致性,需要堅強有力的統一指揮和協調安排、科學高效的統一決策和統籌謀劃。實現中國夢,既要提高經濟競爭力、文化影響力、社會和諧力、政治支撐力、生態持續力,又要增強民族凝聚力、政府公信力、人民創造力﹔既要統籌國際與國內“兩個大局”,又要協調發展與穩定“兩件大事”,任務艱巨,問題復雜。下好這樣一盤“大棋局”,需要統領全局的大韜略、大謀劃。強化“四個意識”,增強大局意識,從黨和國家大局上思考和處理問題,自覺服從大局、維護權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不打折扣、不走形變樣,確保中央決策部署落地生根,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步伐更加協調一致,中國力量更加堅強有力。

步調一致就要對標看齊。齊則有序、齊則有力。越是在發展的關鍵期、改革的攻堅期,就越要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看齊,越要維護黨的集中統一,越要維護黨中央的權威,保証政令暢通,確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向前進。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等,就是為了從更高層面協調各方力量、加強統一領導。黨肩負的任務越多、面臨的挑戰越大,越要向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開拓視野、啟發思維、更新觀念,時時和中央方針政策對對表,刻刻用中央的要求照照鏡,隨時根據中央的新部署新任務調整步伐。這樣才能做到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才能匯聚成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戰斗力,在圓夢百年小康和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聚力添彩。

注重“統籌協調”,增強協同發展

協同性越強,支撐力越大。中國夢是多點多極共同支撐發展的奮斗目標,涵蓋了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方面,貫穿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外交等各領域,而且各個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彼此關聯、相互作用。增強民族復興的合力,就必須注重各個領域、各個要素、各個環節之間的關聯性、耦合性,從加強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上統籌規劃,使其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產生同頻共振、協同共進的“共生效應”,形成1+1>2 的“聯動效益”。統籌協調增強協同性,關鍵抓住以下三個環節。

加強頂層設計。實現中國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深化改革又要維護穩定,既要治國又要治黨,既要抓經濟建設又要管文化繁榮,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既要糾風反腐提振黨心又要保障民生凝聚民心,既要有發展的速度又要有發展的“溫度”,既面臨著發展“去存量”的突出問題又存在著發展資源不足的突出矛盾,既有國內發展的挑戰又有國際安全的威脅。我國越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所肩負的任務越多、面臨的挑戰越大,其問題的多面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前所未有,繼續單純經驗式的發展路徑難以奏效,客觀上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對帶有全局性、關鍵性問題進行頂層判斷,確定優先次序和重點任務,提出思路和框架,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頂層謀劃,可以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措施的協調性,防止顧此失彼,避免沖突掣肘,提高協同性。

注重協調推進。我國發展中的粗放式增長方式,帶來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矛盾。不論是城鄉發展還是區域發展,不論是經濟建設還是國防建設,不論是精神文明建設還是物質文明建設,不論是硬實力發展還是軟實力發展,都存在著不夠均衡問題,有的方面還比較嚴重。協調各方利益關系和矛盾,最大限度提高發展的協同性,必須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協調城市與農村、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國內發展與國際拓展等重大關系,兼顧各方、平衡全局。重點是促進區域協同、城鄉一體化發展,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同步發展、促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在增強國家硬實力同時提升軟實力,用好“兩種資源”,促進“兩個市場”。把協調的理念貫穿於發展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讓支撐民族復興的各種力量在協調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進發展后勁。

實現重點突破。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於從整體中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作為突破口,在“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集中發力,使各項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最終取得總體效果,推進整體發展。當前,應該努力在保持經濟中高速發展時達到經濟中高端水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社會全面發展,在保障民生中促進社會和諧,在破除沉疴積弊中實現政治生態重塑,在糾風反腐提振黨心中凝聚民心,在加快發展中防控社會風險,確保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穩定發展、協同發展、互補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實基礎、提供堅強力量。

(作者分別為國防大學教授﹔武警福州指揮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論壇》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