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民生觀:拿什麼拆掉蹲式窗口

商  旸

2017年04月21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像繡花一樣管理城市,要求公共服務要更加注重細節的打磨和完善

  

  一部電視劇居然改變了不少地方辦事處的格局。最近,隨著《人民的名義》熱播,劇中令群眾叫苦不迭的蹲式窗口,在現實中被曝光,涉事部門大都表態及時整改,或拆除圍擋,或增加座椅,盡可能方便群眾辦理業務。

  有了疏漏就彌補,態度讓人欣慰。可還有多少類似的窗口給群眾制造著不便?為何一定要借助輿論熱點,才能對公共服務形成監督和敦促?

  有人說,跟媒體的傳播理念和方式有關系。這次蹲式窗口的接連現形並引發熱議,是爆料者和媒體蹭熱點。這種說法不無道理。虛構的劇情一旦與現實場景建立起對應關系,就很容易讓觀眾產生態度和情緒上的共鳴,隨即變身成對實際現象的圍觀者、議論者,由此帶動媒體介入,演變成廣泛的社會話題。

  但是,由電視劇來觸發公共服務的改善,充滿偶然性。隻有建立正常的意見傳輸渠道,並使其發揮行之有效的作用,才能治到根子上。

  蹲式窗口長期存在,表明在服務單位和辦事群眾之間,缺乏一種穩定的意見表達機制,以及一種有效的受理反饋機制。雙方沒有良性互動,百姓即便感受到不適,也無法下情上達﹔就算講出來、說出去,恐怕也難以對現實產生影響和作用。久而久之,大伙兒沒地兒說也就不願說了,加劇了部分公共部門維持現狀的惰性,導致公共服務水平的下降。

  目前,各地正在倡導和落實城市管理的精細化。像繡花一樣管理城市,要求公共服務要更加注重細節的打磨和完善,而蹲式窗口的存在、意見表達機制的缺失,正反映了在城市管理的設計和運轉上還存在粗糙之處,相互之間的銜接尚未做到嚴絲合縫。但不能小看這些縫隙——往往會惡化群眾對公共服務的體驗和評判,進而傷害政府的公信力。

  辦事窗口雖小,卻體現著經營城市的態度和理念,何況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公共服務牽涉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城市管理者能執著於服務細節的完善,在公共服務的供給上減少粗粝,精益求精。


  《 人民日報 》( 2017年04月21日 11 版)

(責編:黃瑾、謝磊)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