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網評精粹

要做廖俊波,不做項俊波

江夏青玲

2017年04月20日14:3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這副耳熟能詳的對聯,闡明了一個朴素的哲理,提供了還原“政聲”真實面目的社會途徑。

對於領導干部來說,政聲有好有壞,民意有褒有貶。例如,個人先進事跡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肯定的廖俊波同志,獲得了廣大群眾對他身上表現出的“拼”“嚴”“快”“實”的熱情點贊,以自己的為民行動,贏得了百姓口碑。然而,另一位名叫“俊波”的干部項俊波,卻剛剛違紀落馬,不僅為自己留下了“違紀”的注腳、“巨貪”的標簽,也戳痛了社會輿論的敏感的神經。

精神需要傳遞,教訓更需警醒。作為黨員干部,我們亟待從“豐碑”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做廖俊波一樣的“小人物”,而不做項俊波似的“大人物”。

分清“大”與“小”。何為“大”?不是權力的大小,而是形象的高大。面對女兒的提問,“爸爸,你是拿口鎮最大的人嗎?”廖俊波回答道,“不,爸爸是全鎮最小的人,因為爸爸是為全鎮人服務的。”這種“自己最小”的情懷,反襯出的是群眾為大的大胸懷。正是把自己看小,把群眾看大,才能放大格局,俯身為民。相反,也還存在項俊波一樣的黨員領導干部,認不請“我是誰”,不知道“倚賴誰”,更不明確“為了誰”,工作中追求大權力,服務群眾高高在上,這些都是脫離群眾的表現。作為黨員干部,當分清“大”與“小”,多一些為民的大情懷,少一些謀私利的小算盤。

辨清“廉”與“腐”。與商人交往,貴在“親”“清”。抓農業,和農民交心﹔抓工業,就和企業家交心。廖俊波不僅服務群眾貼心,在政商交往中,也同樣用心。偶遇同事帶的水果,分給在場同時,轉天還要回送﹔不僅不收禮,還給政府傳達室門衛“送禮”送關心……點滴的小故事,皆是清廉作風的印証。從嚴治黨的高壓態勢下,一些黨員干部仍然辨不清“廉”與“腐”的利害關系,或是抱著“僥幸心理”打擦邊球,或是帶著“虛假面具”暗箱操作,不僅損害了民利,也腐蝕了黨性,項俊波的落馬不無說明。有廉才能有為,黨員干部當筑牢拒腐防變的萬裡長城,拿好丈量廉與腐的尺子,劃清廉與腐的紅線,做到廉潔公正。

厘清“實”與“虛”。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來不得半點虛假。翻讀廖俊波的事跡,“能到現場就不在會場,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是廖俊波的真實寫照,也是民眾對廖俊波的真實評價,民意的背后皆是實干的故事。對比之下,追蹤項俊波的痕跡,在掀起輿論浪潮前,可謂是無動靜、無征兆,而最終隨著組織的審查,讓項俊波的一切“表演”終止,揭開了虛假的面紗,也回歸了現實。實干方有實效,作為黨員干部,當厘清“實”與“虛”的關系,少些“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胡折騰,少些口號式的空豪邁,少些花拳繡腿的表面文章,而把心思用到打基礎上,把精力貫注在實干為民中。

(責編:謝磊、趙晶)
相關專題
· 網評精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