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矯治官員心理失衡還需常念“為官經”

黃帥

2017年04月13日14:2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看到別人工資數倍於自己,他心理失衡,上任半年就伸手。”近日,中紀委網站“以案警示”欄目對廣西壯族自治區測繪地理信息局原局長陳仲懷,進行了心理剖析。陳仲懷雖已伏法,但人們從各類貪腐心態中,可以看出“犯了紅眼病,心理不平衡”是官員落馬的重要誘因。

一名黨員領導干部,從奮斗到沉淪,這人生軌跡中是私欲的膨脹和理念的動搖,令人痛心,也發人深省。如何教育后來者廉潔自律,如何做好官員心理干預,筆者認為還需引導黨員干部常念“為官經”。

當官發財兩條道,各有規則各不同。為官與經商是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選擇從政就不要在從政中發財,選擇發財就去合法發財。”商業領域,遵循的是市場規律,在滿足供需關系條件下,利用技術、資源、服務進行等價交換,獲取利益﹔而政壇之中,是運用國家權力對社會體系所涉及的各類公共事務及資源進行行政管理,目的在於維持全社會整體發展秩序和全民共享公平。部分官員想當然的認為,既然自己利用職務權力,幫助了別人承攬項目、獲取利益,受益者就應該等“價”交換、回饋自己,這種錯誤觀念嚴重地曲解了“等價”概念,等價是建立在“標的物”權屬無爭議情況下,但權力並非個人資源,官員僅僅只是共同意志的代理人,利用他人之物換取自身所需,本就嚴重違背了交換規則,所謂“權錢交易”實乃錯上加錯。

為公為私要分清,有始有終留清名。權為民所賦,當為民所謀,我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制度,這就明確了領導干部的本質屬性,公字當頭,一心為公。當“情系家國,天下致公”成為一種胸襟氣魄,那麼就算未能青史留名,也必能善始善終。反觀部分干部,總會在職業發展瓶頸之期、從政生涯末曲之時,開始回望總結、衡量評估,算計種種淺顯得失,當扭曲的情義觀遇上憤慨不平的“紅眼病”,官員道德防線一觸即潰,從而走上了“權力不用、過期作廢”的私欲之路,結局都是沒能走完為官最后一公裡,最終落得身陷囹圄、晚景淒涼。天倫之樂與孑然一身只是一念之差,為官半生,難免會有各種遺憾,莫要目光短淺的將對家人的愛局限於物質的擴大,縱觀歷史,將相之家無一不是將從政收獲的精神、眼界、品質化作可以穿越時空的最好家族傳承,愛子愛家要計之長遠,源遠流長必勝過曇花一現。

權力尋租違法紀,惡性循環眼更紅。公權力對資源配置的干預,目的在於確保最大公平前提下,最大限度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這當中無可避免會受到主體意識的影響,一旦該影響無序放大,則會形成腐敗的溫床,誘發權力尋租。部分領導位居權力關鍵節點,在與商人、老板的觥籌交錯間迷失自我,一邊眼紅商人、老板的奢靡享樂、財大氣粗,一邊又為其牽線搭橋、暗渡陳倉,如此循環往復,深陷其局。不但不思懸崖勒馬、把牢關口,反而密謀籌劃、拉攏合伙,既自滿於手段高超,又心安於收取“誠信回報”,孰不知商人皆無利不往、別有所圖,這千萬利中分取一二的好處費,不過為蠅頭小餌,且都輪轉算計在圍獵的成本之中,一旦一朝東窗事發,便樹到猢猻散,游離尋找下一目標,留下官員鋃鐺入獄、階下之囚。

才智需往正途引,風清氣正君子范。隨著公務員招錄選才渠道的拓寬,不斷有社會精英輸入系統,這本是我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切實措施,但卻有部分干部在成長過程中,跑偏走歪,將“既具備學識技術,又熟悉環境體制”的雙重優勢,當成了雙面人生的變臉面具,本著“近水樓台先得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扭曲職業價值觀,攬起私活、深挖破綻、發掘漏洞,從一個本該利用才智修復體制缺陷的開拓執守者,腐化為了鑽頭覓縫、監守自盜的內鬼。“外以欺於人,內以欺於心”,既然是社會精英,必定知道亂紀違法,終究難逃制裁,需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又何必鋌而走險、以身試法。“君子愛財取之以道”與其干些苟且勾當、招惹罵名,倒不如辭官下海,拼才搏智,堂堂正正以君子之姿,証精英風范。

眼界決定成敗,胸襟決定未來。找錯了參照物,焦躁之心隻會讓人生錯得更遠。領導干部莫要辜負曾經努力,要有敢為天下先的氣魄,共同攜手織牢清廉拒腐防護網,讓圍獵者無從下手,投機者一敗涂地,這既是對社會,更是對自己的負責。

(責編:洪宇<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清風時評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