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警惕“補償心理”成為干部墮落的“催化劑”

朱海滔

2017年04月12日14:1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常德市原副市長盧武福曾作為援藏干部在西藏南部地區、海拔近4000米的隆子縣擔任過縣委書記。然而,經受了雪域高原艱苦環境鍛煉、考驗的盧武福,卻在回湘后的仕途中,開始覺得自己吃的苦要補償回來。看著身邊的老板開豪車、住別墅,心理越來越不平衡……讓自己成為老板的“仆人”、金錢的“奴隸”。經株洲市檢察院查明,其涉嫌受賄近400萬元,近千萬元家庭財產來歷不明。(4月10日《中國青年報》)

“堤內損失堤外補”,“政治損失經濟補”,“仕途損失金錢補”……綜觀近年來查處的各類腐敗案件,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走上腐敗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就是在扭曲的“補償心理”驅使下,放鬆了自我警醒與約束,放棄了當初的誓言與承諾,背離了黨員領導干部的宗旨與使命,進而跌進貪污受賄的深淵而無法自拔。

有的干部覺得自己做出了貢獻,取得了成績,就應該得到重用提拔,而一旦長期得不到升遷或自認為升遷無望,就心生埋怨情緒,產生“政治前途渺茫,撈一筆才劃算”的畸形心理﹔有的把權力看成自己撈取利益的“資本”,偏執地認為,給別人操心了、辦事了,多少拿點好處是應該的,是“天經地義”的﹔有的初入仕途時,意氣風發,充滿理想情懷。但苦拼幾年后,與身邊的老板或經商下海的朋友、同學比,覺得自己虧了,便打起了利用手中職權為己謀私的念頭。還有的到屆的老干部,認為自己為國家奉獻了一生,自以為勞苦功高、業績顯赫,認為“吃點拿點要點”理所應當。

如,珠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冼文認為:“我是珠海改革開放的拓荒牛,多吃一點,多拿一點,算什麼?”最后對他大肆受賄、非法謀財的“補償”是鋃鐺入獄。如,2016年5月,在《懺悔與剖析》欄目中,重慶市城口縣原人大黨組書記、主任於少東懺悔道,自擔任政府常務副縣長之后,看到錳礦老板們一頓飯就消費幾千上萬元,而自己辛苦一年的工資還抵不了幾頓飯錢,心理也就漸漸失去了平衡,漸生了追求額外金錢的欲望。如,河北省大名縣原縣委書記邊飛未當上市領導后,心理上感覺很不滿,便開始大肆斂財,結果被判處死緩,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如,寧夏回族自治區彭陽縣王窪鎮李窪村黨支部原書記賈忠成曾是貧困村的“帶頭人”,卻打起扶貧補貼的主意,認為“為村民辦了那麼多實事,為自己謀取一點私利很正常”。等等。

有統計顯示,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專題欄目《懺悔與剖析》開播以來,總計22份悔過書中,有9人明確提到“心裡開始不平衡”和“心裡很不平衡”,佔比達到了40.9%。當一己私利得不到滿足時,就千方百計地尋求“補償”是一些官員走向腐敗的重要心理誘因。這種畸形的“補償心理”是黨性不強、信仰缺失的表現,是人生觀、政績觀、價值觀發生偏差,這些人在“付出就有回報” 思想的支配下,想的是個人私利,丟掉的是黨員責任與義務,全然不想自己的地位、權力從何而來,手中的權力又該為誰而用。這種為達到某種“心理平衡”而“以錢補權”的失衡心理,已經成為黨內的高危“毒瘤”,對黨的事業禍害無窮,必須百倍警惕、高度警覺。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十次提到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強調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並告誡全黨:“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左傳》說:“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確實,一個人一時一事謹慎並不難,難的是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歷史上許多人物,包括一些聲名顯赫的帝王將相和農民領袖,之所以功敗垂成,就是因為雖能慎初,卻未能慎終,最終身敗名裂。我們的各級黨員干部在被“不平衡”、“補償心理”纏繞時,不妨算算“經濟賬”“法紀賬”“良心賬”,要想明白自己手中掌握的權力,是黨和人民群眾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群眾利益服務的,絕不是私有財產,更不是與黨和人民群眾討價還價的“資本”。隻有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在各種各樣的誘惑面前,不忘初心,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敬終如始,善作善成,才能不被蠅頭小利所惑,不讓正氣名節不保,永遠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責編:洪宇<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清風時評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