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新論)

在傳統中汲取風險治理智慧

王郅強  尉馨元

2017年03月23日08: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傳承中國文化精髓是一場與歷史的對話,在文化吸引中讀懂過去、認識現在、照見未來,對推動風險治理從理念到實踐的延伸大有裨益

風險社會的到來,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帶來了新挑戰。提高政府的風險治理能力,有必要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和智慧。《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對於現代治理而言,這一要求也同樣適用。

中國文化產生於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和自然環境,人們在應對各種風險、危機的實踐探索中,逐漸形成了規律認識和文化思考。例如,惡劣的自然生態迫使人們不斷適應,也產生了“禍福相依”等朴素的辯証唯物主義思想,彰顯出傳統文化的博大內涵與現實魅力。可以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源自實踐,應該能為現實治理提供“藥方”。

理性的認知思維引導正確的治理行為。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風險治理中,首要的是轉變現代風險認知的思維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善於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准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居安思危、有備無患,這正體現了傳統文化在現代治理中的運用。實踐中,有些地方片面地理解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沒有在治理過程中保持“底線思維”。而底線思維,就是一種積極的風險認知思維,其中包含了憂患意識,更強調務實自強、積極預防,是傳統文化的當代體現。

沒有一定的價值認同和歷史認同,現代風險治理很難取得共識和實效。這就有必要在歷史文化的語境中,把現代風險治理的原則闡述清楚,讓人們更易理解、接受和踐行。如傳統文化中“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聖人深慮天下,莫貴於生”等都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體現,與現代風險治理堅持的“生命第一原則”相契合。同樣,現代風險治理強調預防、責任、誠信、溝通等原則,都可以在傳統文化中找到相應內容。傳承中國文化精髓是一場與歷史的對話,在文化吸引中讀懂過去、認識現在、照見未來,對推動風險治理從理念到實踐的延伸大有裨益。

“制度是文化的沉澱,文化是制度的精華。”現代風險治理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要更加側重完善風險治理的制度設計,充分挖掘傳統社會的憂患意識和應急智慧,將其內在邏輯納入到風險治理制度安排中。比如,利用傳統的危機預防意識進行頂層設計,通過“關口前移”的制度安排及預案體系的完善進行源頭治理﹔發揮傳統和合文化緩解社會矛盾的功效,進行應急管理“安全閥”的制度設計﹔利用“禍福相依”的辯証危機觀,重塑社會大眾的危機認知和危機心理等。

“不管我們的生活組織得多麼好,生活中仍然充滿著危機。”現代社會既需要面對突發事件臨危不亂的治理體系,又需要高度警覺與高度負責的文化氛圍。這種文化意識不僅屬於現代文明,更映照著歷史傳承的影子。在現代治理中挖掘並闡發好優秀傳統文化,任重道遠。

(作者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地方風險治理研究中心)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23日 05 版)

(責編:程宏毅、謝磊)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