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網評精粹

“疑罪從無”是對公正司法的最好守護

武西奇

2017年03月15日16:5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為了切實維護在押人員合法權益,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最高檢作為牽頭單位,與其他政法機關共同開展了集中清理糾正久押不決案件專項工作。(3月12日新華網)

久押不決是指刑事訴訟活動中,存在的超過辦案期限,久拖不決,嚴重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訴訟權利的情形。對久押不決案件開展集中清理糾正,其實依據的就是疑罪從無原則,目的是防止案件“帶病”進入公訴和審判環節。

疑罪從無,即被告人在不能証明有罪又不能証明無罪的情況下,推定被告人無罪。也就是說,法院在對被告人進行定罪時,必須達到証據確實、充分的標准,必須達到基本事實清楚、基本証據確鑿的要求。畢竟,嚴格遵循証據裁判主義,一切用事實說話,法院的判決才能經得起時間檢驗,法治的公正才能獲得群眾認可。

眾所周知,刑事案件大多具有社會影響大、犯罪性質惡劣等特點。為了盡快消除影響,給公眾一個交代,辦案人員往往盲目追求破案效率,而常常忽視証據存在的疑點。在快辦快結錯誤思想的驅使下,導致部分嫌疑人蒙受了不白之冤,有的因此失去了人身自由,有的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代價,其中的教訓值得深思和反省。

近幾年,我國的司法制度日益進步,法治環境逐漸完善。在這麼一種語境下,各地法院堅持疑罪從無原則,對內蒙古呼格吉勒圖案、河南商丘趙作海案、雲南巧家錢仁鳳案和浙江張氏叔侄案進行了糾正。把“疑罪從無”理念引入法院審判實踐,折射了我國對法律價值的重新協調與平衡,彰顯了刑事司法的文明與進步。

法院審判不是兒戲,來不得半點馬虎。尤其在行使生殺予奪的權力時,切不可對差不多讓步,絕不能向有可能妥協。以事實為基礎,按法律來辦事,正是法治社會應當恪守的准則。反之,如果審判環節無視証據瑕疵、繞過程序正義,一旦讓好人做了替罪羊或冤死鬼,既縱容了真正的凶手,也透支了司法的公信力。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應該缺席。“疑罪從無”保障被告人的人權,當然無可厚非。與此同時,受害人的權益更應得到重視。因此,被告人根據“疑罪從無”原則宣告無罪后,公安機關應當重新啟動立案偵查程序。把真正的凶手繩之以法,既不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放過一個壞人,正是我們最為樂見的法治效果。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網評精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