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一些官網官微為何敢出語傷人

胡印斌

2017年03月02日08:1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一些官網官微為何敢出語傷人

  表面上看,有的官網官微只是在言語上侵害民眾,實質上,仍是現實復雜利益關系在話語場上“情不自禁”的呈現。看得見的,是在逞一時的口舌之快﹔看不見的,則是以外人為“魚肉”的官商一體運行邏輯。

  -------------------------------------------------

  “你最好永遠別來!有你不多沒你不少!”日前,“麗江市古城區委宣傳部官微懟網友”一事,引發網友質疑。對此,麗江市古城區委2月27日通報稱,對相關官員採取停職檢查,並進行黨紀立案。責令古城區委宣傳部向古城區委作出深刻檢討,汲取教訓,嚴防類似問題再次發生。(澎湃新聞網3月1日)

  近年來,個別地方官網、官微發布的不當言論、“神回復”時有出現。今年1月,武漢一市民向媒體反映,“武漢通”官網經常語出驚人,相關截圖顯示,對於問題“武漢通卡如何保管”,相關回復為“你愛咋保管咋保管,關我毛事”﹔對於問題“為什麼網上余額有時與實際余額不符”,回復是“因為你自己太窮系統嫌棄你”,等等。

  官網也好,官微也罷,均屬於政務公開的渠道與路徑,本該積極、坦誠地回應社會公眾的訴求,搭建起政府與民眾良性溝通互動的橋梁。可以說,網上的及時發聲,不僅意味著政府話語表達方式的變化,更重要的,仍在於其感知群眾冷暖、應對社會關切的內核。也即,無論線上線下怎樣切換,服務民眾的宗旨都是一樣的。

  那麼,這樣一個便捷的互動方式,何以到了個別地方手裡,就會淮橘為枳、出語傷人,反倒成了刺激、灼傷公眾情緒的導火索?

  其一,仍有不少地方與官員並沒有真正轉變觀念,從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層面去理解新媒體。在這些人眼中,官與民的界限依然分明,高高在上的做派並沒有因為互聯網的整合而有所改觀。老百姓提出的問題乃至老百姓本身,對於他們而言,仍是一堆麻煩與一群麻煩制造者。以這樣敵對的情緒去回應,不可能有好態度。

  比如麗江某官微懟網友事件,呈現出來的可能只是局部的小概率事件,但折射的卻是當地對輿論監督、政府治理普遍的對立情緒。他們不僅不去下決心整治當地日漸惡化的旅游環境,反而擺出一副“愛來不來”的傲慢姿態,拒絕反省,拒絕批評,拒絕良性治理,乃至反唇相譏。

  其二,不當言論頻出也表明,一旦一個地方的發展環境成為官員利益競逐與分肥的“場”,則必然無視民意訴求。而且,這個“場”往往有著高度的封閉性與凝聚性,敢於阻擊所有外來的質疑。此前,雲南省副省長陳舜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參團旅游,就在一家旅游購物商店享受到“一對一”強購服務。對此,雲南省省長阮成發在2月10日召開的雲南省政府常務會議上曾怒問:“有些購物店之所以那麼囂張,為什麼就關不掉呢?背后有人吧!”

  可見,表面上看,有的官網、官微只是在言語上侵害民眾,實質上,仍是現實復雜利益關系在話語場上“情不自禁”的呈現。看得見的,是在逞一時的口舌之快﹔看不見的,則是以外人為“魚肉”的官商一體運行邏輯。

  因此,治理之道,一方面,固然要認真整治電子政務,如專家所言,強化對一線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應對能力,要做到比較客觀、克制地回答一些問題。簡言之,要有禮貌、說人話﹔另一方面,則還是要從根本上轉變地方政府的行政理念,真正從這個社會的公共利益出發,而不是總惦記著地方利益乃至個體利益。

  對此,李克強總理去年在部署“互聯網+政務服務”時也明確指出,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身邊發生的、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各級政府不僅要重視宏觀經濟等“大事”,同時也絲毫不能忽視老百姓關心的“小事”。

  這其中,有必要深挖官員與市場的利益關聯,嚴厲懲治,斬斷不當利益。隻有不當利益被斬斷了,才有可能讓不當言論、“神回復”徹底斂跡。這也是俗話說的“不見棺材不掉淚”,舍此,不足以懲頑治惡。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