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書庫>>《中國經濟新方位》

《中國經濟新方位》

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2017年02月27日09:28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編者按:近日,由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編寫、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經濟新方位》一書正式出版發行。本書是國內首部系統闡述中國經濟新方位的權威著作,緊密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從“怎麼看、怎樣辦、如何干、為誰干”四個角度深入分析中國經濟新方位。本文系該書第十章“新格局——實現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第一節摘編,以饗讀者。

2013 年9 月和10 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2015 年3 月28 日,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簡稱“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一帶一路”實施三年多,秉持“親、誠、惠、容”,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完善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以企業為主體,實行市場化運作,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一、“一帶一路”多重戰略定位

共建“一帶一路”契合了擴大開放、睦鄰善鄰、和平發展、和諧世界等豐富理念內涵,是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與奮發有為外交新方針的具體呈現。就其經濟內涵而言,可以從經濟外交、全球增長、結構調整等三重視角討論其戰略定位。

第一,經濟外交新戰略。我國有二十多個緊鄰國家,陸海相連。2013 年中央召開了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強調“無論從地理方位、自然環境還是相互關系看,周邊對我國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要積極運籌外交全局,突出周邊在我國發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提出我國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是堅持與鄰為善、與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親、誠、惠、容”的理念。“一帶一路”應運而生,標志著中國對與周邊國家關系認識的重大戰略性轉變。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展的成功內靠改革,外靠開放。改革開放以來,第一階段中國依靠吸收外資、擴大出口來加快發展。進入第二階段,要實現經濟由大變強的提升轉變,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盡管中國的經濟面向世界市場,但是,周邊地區是我國未來發展的最直接和最便利的新空間。通過推動“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可以從中國的發展中得到好處,搭上中國發展的便車而獲得較快發展。與此同時,中國也會從周邊國家的發展中獲得更多份額和拓展機會,從而使周邊地區成為中國延伸發展的依托帶。此外,針對經濟全球化深化與現行國際金融經貿治理結構基本框架不相適應的現實矛盾,依托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發展的務實要求,通過建立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機構,推動對現行國際金融體制架構的增量改革。

第二,全球增長新戰略。進入21 世紀以來,全球經濟增長格局與中國經貿環境的轉折性變化,集中表現為雙重“重心”轉移。一方面, 隨著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增長中相對貢獻歷史性提升, 全球經濟增長重心已經從發達國家轉向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面,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聯系加強,中國對外經貿增長重心正在從發達國家轉向新興經濟體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目前很多發展中國家經濟持續增長潛力面臨基礎設施不足與體制政策局限兩方面瓶頸制約,共建“一帶一路”有助於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同時也對全球可持續增長提供新的解決思路和方案。

第三,結構調整新戰略。隨著要素成本與比較優勢結構演變,我國產業與經濟結構調整必將進一步活躍展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依據各自所處發展階段的不同,也亟須借助資本流動和產能合作推進本國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將擴大中國與沿線國家在不同行業以及特定行業上下游之間投資范圍,推進投資便利化進程以降低投資壁壘,通過共商共建各類產業園與集聚區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 從而為中國與沿線國家產能合作與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供廣闊平台。其中一個重要領域,是中國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或產業區段,隨著工資、地價等不可貿易要素成本上升,將逐步轉移到處於較低經濟發展階段的發展中國家。此外,“一帶一路”戰略將給中國邊陲地區經濟發展帶來全新機遇,為中國國內區域經濟結構調整注入新動力。就“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國內各地開放態勢聯系而言,將重點涉及東北、西北、西南等邊疆地區的一些省區市,有望實質性地為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政策優先度與環境條件。

二、推進“一帶一路”的重點領域

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重點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

第一,政策溝通。加強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加強政府間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深化利益融合,促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 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第二,設施聯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在尊重相關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沿線國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准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干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

第三,貿易暢通。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宜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第四,資金融通。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深化金融合作,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深化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符合條件的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鼓勵在沿線國家使用所籌資金。

第五,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交流合作、媒體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志願者服務等,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三、推進“一帶一路”的合作機制

當前,世界經濟融合加速發展,區域合作方興未艾。積極利用現有雙多邊合作機制,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區域合作蓬勃發展。

第一,加強雙邊合作,開展多層次、多渠道溝通磋商,推動雙邊關系全面發展。推動簽署合作備忘錄或合作規劃,建設一批雙邊合作示范。建立完善雙邊聯合工作機制,研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方案、行動路線圖。充分發揮現有聯委會、混委會、協委會、指導委員會、管理委員會等雙邊機制作用,協調推動合作項目實施。

第二,強化多邊合作機制作用,發揮上海合作組織(SCO)、中國— 東盟“10+1”、亞太經合組織(APEC)、亞歐會議(ASEM)、亞洲合作對話(ACD)、亞信會議(CICA)、中阿合作論壇、中國—海合會戰略對話、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經濟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CAREC)等現有多邊合作機制作用,相關國家加強溝通,讓更多國家和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第三,繼續發揮沿線各國區域、次區域相關國際論壇、展會以及博鰲亞洲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亞歐博覽會、歐亞經濟論壇、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及中國—南亞博覽會、中國—阿拉伯博覽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中國—俄羅斯博覽會、前海合作論壇等平台的建設性作用。支持沿線國家地方、民間挖掘“一帶一路”歷史文化遺產,聯合舉辦專項投資、貿易、文化交流活動,辦好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和圖書展。倡議建立“一帶一路” 國際高峰論壇。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