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治國理政論壇)

“堅持綠色發展”理論研討會發言摘編

2016年10月12日07: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顏曉峰

  中國夢包含綠色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化和拓展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成為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美麗中國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有機組成部分,大大加快了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步伐。

  推動綠色發展,解決突出矛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過程中,資源瓶頸、環境風險、生態安全是一道必須跨過的溝坎、一個必須破解的難題。推動綠色發展,是化解民族復興關鍵階段突出矛盾的正確途徑。當前,我們要著重解決好人口持續增長與人均資源減少的客觀矛盾,解決好生活水平提高與資源環境約束的發展難題,解決好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雙重目標的兼容互洽問題。

  建設生態文明,增強制度優勢。生態文明彰顯制度文明。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以往的生產方式“都僅僅以取得勞動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效益為目的”,而社會主義則是最有利於建設生態文明的制度安排。我們黨明確提出並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彰顯了超越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寬闊胸懷與長遠視野,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態自覺。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際上,生態問題的系統性宏觀性全局性決定了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社會體制等都與生態文明建設密切相關﹔而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熟定型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打造美麗中國,滿足群眾期盼。追求幸福生活是人民的共同向往,但在不同發展階段,幸福生活的內涵有所不同。黨中央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對干淨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著眼於人民群眾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的新變化新期盼,把打造美麗中國作為我們黨新的奮斗目標。打造美麗中國不僅具有重大生態意義,而且具有重大政治意義,它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最基本、最普惠、最直接的公共產品。

  保持和諧狀態,提升文明水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也是提升全民族文明水准的進程。要保持人與自然和諧狀態,使人們養成良好道德習慣、形成相應的生態倫理,就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徹於社會生產、生活各個環節和人們消費方式、交往方式、休閑方式各個方面。生態文明建設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條件。如果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生產生活環境不斷惡化、能源資源供應高度緊張,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就難以實現,甚至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社會和諧要求生態和諧。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在長期和平穩定發展的條件下才能有序推進,必須依靠全體社會成員的共識與合力才能取得明顯成效。

  (作者為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

下一頁
(責編:楊麗娜、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