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治國理政論壇)

“堅持綠色發展”理論研討會發言摘編【5】

2016年10月12日07: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以供給側改革推進“兩型社會”建設

  游達明

  “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兩型社會”建設的本質是綠色發展,要求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破壞,擴大有效供給,減少無效供給,增強創新驅動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這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義是一致的。當前,應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的主體改革、要素改革和市場化改革。

  推進“兩型社會”建設主體改革。“兩型社會”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有力推動相關主體加快自身改革創新,形成全社會共創共建共享“兩型社會”的生動局面。政府應積極推進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重點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構建適應“兩型社會”建設要求的政策支撐體系和考核評價體系。企業應大力推進綠色轉型升級,形成系統的資源環境管理辦法,主動應用綠色技術,推進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實現整個生產流程低碳化、循環化,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個人應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形成綠色低碳、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與消費模式。

  推進“兩型社會”建設要素改革。優化要素投入結構,將各種要素的潛力充分釋放出來,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也是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為此,應推進生態技術創新,支持綠色技術研發和推廣,促進低碳產業發展,提高生態技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促進人力資本提升,推進人才制度改革,調動人才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率﹔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加大綠色金融政策引導作用,健全綠色金融法律法規,引導資金流向節約資源技術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強化資源高效利用,通過土地制度改革、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改革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消耗和浪費﹔推進環境制度改革,健全統一監管、分工負責和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監管體系,建立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完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

  推進“兩型社會”建設市場化改革。能源、資源和環境是經濟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投入。以最小投入獲得最大產出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也是“兩型社會”建設的重點。為此,應推進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一是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矯正要素價格扭曲。二是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度、環境風險責任保險制度、橫向和流域生態補償制度等。三是建立價格杠杆調節機制,實行綠色電價、差別電價、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政策,改革上網電價形成機制,推進分質供水和階梯式水價改革等。

  (作者為中南大學“兩型社會”研究院副院長)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楊麗娜、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