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刻不容緩

楊金海

2016年09月14日09:14    來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原標題: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刻不容緩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國家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現代精神支柱。我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國家。2018年是馬克思200周年誕辰,是馬克思主義誕生即《共產黨宣言》發表周年,也是李大釗等中國仁人志士自覺選擇馬克思主義100周年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10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不僅深刻影響了人類歷史進程,而且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2018年,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將會隆重紀念馬克思誕辰和馬克思主義誕生年,我國將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國在世界馬克思主義發展中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應當抓住2018年與2021年這兩個時間節點,做好相關的紀念准備工作,特別是應當提前著手建設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

  一、充分認識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的地位和作用

  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對於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保証社會主義事業永續發展、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贏得國際話語權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有助於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馬克思主義是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科學理論,是中華民族的現代精神支柱。為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我們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如何使我們的思想理論成果長久發揮作用,不僅在當前發揮作用,而且在上千年后仍然發揮作用;不僅繼續引領中華民族的發展,而且引領世界文明的進步,還需要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在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的重要一點,就是應當借鑒古今中外精神支柱建設的經驗,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載體建設,特別是場館建設。有了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我們就能夠理直氣壯地在全國乃至世界人民面前樹起馬克思主義的大旗,我們就有了中華民族復興的精神象征,我們的精神支柱建設就有了千年不倒的物質根基。正像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依靠孔廟等來傳播儒家文化一樣,借助於這樣的現代化場館,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讓科學理論佔領社會思想文化領域,抑制各種非科學的思想文化的傳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是保証社會主義事業永續發展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千秋偉業。中國共產黨人是近代以來中華文化最優秀的繼承者和創造者,其最大的創造就在於引入了馬克思主義真理並運用它來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帶領中國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這無疑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最輝煌的業績,需要永世傳頌。按照中華民族的傳統,誰對民族有立德、立功、立言之大貢獻,就要為其建廟立像、樹碑立傳、傳揚后世、昭示來者,這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承和建設的重要內容。所以,應當站在千年歷史高度,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中華民族現代文化的核心來建設,不僅推進其思想文化建設,更重要的是推進其精神載體建設。隻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其永葆生命力,引領中華文化的發展未來的中華文化傳承體系才會更加豐富而先進,形成儒、道、釋、“馬”共同發展而又以“馬”為引領的發展態勢。現在的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的地位很高,但並沒有很好的措施把它納入人們喜聞樂見的中華文化傳承體系來加以建設。例如,在一些地方,講國學隻講儒、釋、道,沒有馬克思主義的位置;講文化,隻講古代傳統文化,認為馬克思主義不是文化;對傳統文化載體(包括寺廟、教堂等)建設的投入很多,而對馬克思主義文化載體建設的投入很少。因此隻有盡快建設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才可以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狀況。

  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是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近些年來,我們在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中比較注重載體建設,全國各地建立了不少“道德講堂”“文化廣場”等,收到了良好效果,但與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相比,還很不顯著。走遍世界各地,我們會發現,一座城市中最漂亮的、最具標志性的、處於顯著位置的建筑物通常都是該城市的精神支柱載體。中國的古代城市建設也是這樣。比如,北京的紫禁城在古代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精神寄托之所,其左前方是祖廟,右前方是社稷壇,這是古人按照“左祖右社”的規制建設的。新中國成立后,天安門廣場建設也承續了這一傳統左邊是國家博物館,右邊是人民大會堂,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有機統一。然而,今天很多地方的城市建設並沒有繼承這一優秀傳統,特別是新興城市,到處是寬闊的馬路、林立的高樓,卻缺乏作為精神支柱載體的建筑物或場所。新農村建設也是如此。這種狀況應當盡快改變。試想,中華民族的先人給我們留下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化遺產以及相應的精神支柱載體,包括儒、釋、道及其遍布城鄉的廟宇、規制、禮儀等而我們今天又能給后人留下什麼精神文化財富及其載體呢?答案是有的,這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及其載體。因此,我們應當抓住當前新型城鎮化建設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場館建設。通過精神支柱載體凝聚人們的思想乃至民族精神,打造城市的現代精神名片。

  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是加強德治體系建設、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既要加強法治體系建設,又要加強德治體系建設。我國的現代法治體系建設已經取得巨大進展,但現代德治體系建設還嚴重滯后。筆者認為,正像法治體系包括法治理論、法律制度和法治手段等幾個層面一樣,德治體系至少也應包括三個層面,即德治理念、禮儀制度和德治手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及在此基礎上提煉的核心價值觀應當屬於現代德治理念的范疇,在此層面上我們已經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在禮儀制度和德治手段方面還研究不夠、收效甚微。現代禮儀制度應當是上述現代德治理念的制度化,即通過制定一定的禮制、規矩等來規范人們的行為方式,使人們的言行自然而然地體現上述德治理念。德治手段則是具體的操作措施,表現為一定的禮節、儀式等具有一定的約束性和強制性,使人們在實際生活中不得不遵循這些禮制、規矩。建設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並通過制定一定的參觀、學習和禮拜制度,使敬仰革命領袖、學習英雄人物等成為人們社會生活的一種禮儀方式和自覺行為,這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這些工作做好了,人們的理想信念問題以及社會穩定問題、意識形態安全問題就可以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社會治理的成本也會大大降低,而不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維護社會穩定。試想,如果我們把用於武警、民警、保安、紀檢委等部門的經費拿出很小一部分來解決德治體系建設問題,可能會極大地提高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效率。

  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是贏得國際話語權的重要舉措。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但我國在國際思想文化界的話語權還比較弱。在西方主導的精神領域,包括資產階級的話語體系、西方傳統的基督教等領域,我們很難贏得話語權,但在世界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領域,我們最有發言權。

  可以預見,隨著世界上社會主義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未來的世界一定是社會主義越來越強盛,贊成和向往社會主義的人越來越多。我們應當順應世界潮流,通過建設國際一流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舉辦國際性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會議或活動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人民向往的社會主義主陣地。這樣,我們就能夠在社會主義文明取代資本主義文明的世界潮流中大有作為,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中華民族的新貢獻。

  二、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的特點、功能定位及應把握的諸多關系

  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主要面向社會大眾,是對廣大社會成員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場所。它不同於國民教育場所———學校也不同於干部教育場所———黨校。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的這一根本性質,決定了它需要具備大眾化、社會化、生活化、常態化的特點。所謂“大眾化”,就是要讓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比如,人們看到雄偉壯麗的建筑外表就想到裡面看看,進去后看到庄嚴肅穆的偉人塑像和場景就肅然起敬,心生敬仰之情;看到歷史文物、照片,就想去了解一下當時的情況,從而走進歷史、走進偉人的生活情境。所謂“社會化”,就是要使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成為先進精神產品的集合地,完全靠精神產品的價值來吸引社會大眾,而不是像學校、黨校那樣靠學分或政治紀律來約束受眾。所以,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辦得好不好,衡量標准隻能是社會大眾的口碑。辦得好,人們就自然會到這裡來參觀、學習,參加各種文化活動。所謂“生活化”,就是要使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讓人們在這裡能夠真實感受到自己國家、民族的歷史命運以及自己生活條件的巨大變化,認識到我們當前面臨的困難以及黨和政府正在努力戰勝的困難,看到生活的美好前景。所謂“常態化”,就是要使這樣的場館能夠長久存在、長期發揮作用,不僅建筑形態具有長久的魅力,而且其內部的展示作品、宣講內容、活動形式等也不斷與時俱進,具有永久的感召力、吸引力、生命力。

  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的上述性質特點決定了它應當是一個集政治性、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以及社會性、事業性、公益性等於一體的統一的“多功能體”。其一,它具有政治教育功能,是弘揚我們黨和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同時,它是中華民族的現代精神支柱,是全國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園。因此,它是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基地。人們來這裡參觀、學習,有助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其二,它具有思想文化教育功能,是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的標志,也是中國現代城市的名片。人們來到這裡,不僅可以提高思想境界,還可以開闊視野,了解先進思想文化的歷史、現狀和未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其三,它具有科學知識普及功能,是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歷史知識普及的高地。通過參加這裡開展的科學的、生動的文史哲教育,人們可以了解自然發展規律、社會發展規律、人類精神發展規律等;也可以了解人類社會發展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等;還可以通過對革命導師、英雄人物的了解,體驗到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丑,從而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精神修養。其四,它具有審美教育功能,是欣賞建筑美、人物美、雕塑美、音樂美以及自然美、歷史美、心靈美的聖殿。古往今來,大凡真正稱得上精神支柱載體的建筑物,都是建筑美的典范,其內在的陳列也往往具有美學欣賞的價值,因此才能夠被人們稱為“名勝古跡”,而心向往之。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也應當具有這樣的功能,使人們在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時,獲得審美享受。

  同時,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還應當具有社會性、事業性、公益性。古今中外,宗教等精神支柱場所建設都具有這樣的特點。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更應當堅持面向社會,由社會承辦,由社會成員共同享受其成果;應當作為社會事業來發展,而不能作為文化產業或企業來興辦。當然,其中可以進行一定的商業活動,但不能以商業活動為主而沖擊其思想教育功能的發揮。因此,應當堅守其公益性,將其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部分來建設,主要由政府出資,同時適當納入社會力量。

  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應處理好五方面的關系:一是要處理好指導思想一元化與文化多樣性的關系。要利用這些場館,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大張旗鼓地宣講馬克思主義。一百多年來,世界因為有了馬克思主義而改變了發展格局,中國因為有了馬克思主義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中華民族的每一分子都應當永遠銘記、感恩和弘揚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當然要以此為天職,同時要把中華傳統文化、西方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東西吸納進來,共同打造我們的精神家園。要讓人們通過參觀展覽明白一個道理,講指導思想的一元化主要是指我們黨和國家發展的道路隻能有一條、方向隻能有一個,這就是中國人民經過近百年的選擇、奮斗而逐漸形成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方向,不能左右搖擺,否則就會造成思想混亂,甚至造成國家分裂。這與講文化的多樣性是不矛盾的。我們講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恰恰就是要根據不同的個體與群體的追求、愛好、興趣、心理以及宗教信仰、文化傾向等,協調和整合多樣化的價值觀向人們講解多樣化的文化知識、處世方法等。我們的新型價值觀就是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之精華,具有融通中外、涵蓋古今的包容性。相應地,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及教育內容的設計也要體現這種海納百川的包容性。

  二是要處理好繼承傳統與開拓創新的關系。建設人們共有的精神家園需要穩定有序地向前推進,需要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開拓創新,特別是要處理好新型價值觀與傳統價值觀的關系。一方面,要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讓人們了解當今時代我們國家發展的價值目標、社會發展的價值目標以及每一位社會公民發展的價值目標。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吸收借鑒中外傳統的價值理念。比如,中國傳統的德治體系非常完善,內容也非常豐富,應當借鑒其中的合理成分用於我們今天的德治建設。要讓人們深刻感受到我們的現代價值觀發展不僅沒有離開人類文明發展大道,而且對人類文明發展成果作出了繼承和發展。

  三是要處理好歷史與現實、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建設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一方面,要展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及其傳播的歷程,講好歷史故事,讓人們通過生動的、感性直觀的歷史文物,包括歷史書籍、照片、雕塑、音樂、詩歌以及各種文學藝術作品等形式,了解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其中蘊含的思想內容以及對我們今天生活的巨大影響。另一方面,要展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成就,講好創新發展的故事讓人們通過歷史比較、國際比較等形式,認識不斷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在認知的基礎上逐漸認同並自覺踐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四是要處理好領袖人物展示與人民群眾展示的關系。建設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一方面,要展示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領袖人物,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等,讓人們通過生動鮮活的展覽了解歷史偉人的生平事跡、思想理論、實踐活動、巨大貢獻。另一方面,要展示國內外相關歷史人物,包括革命英雄、勞動模范、道德楷模、專家學者、思想家、藝術家等,他們是人民群眾的優秀代表,要把他們的故事講好;還要展示人民群眾參與的重大歷史活動,如巴黎公社、“五一”國際勞動節的誕生、我國的“五四”運動等,使人們通過展覽真正感受到人民的力量,並自覺加入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洪流中來。

  五是要處理好政府推動與民間參與的關系。從歷史上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載體建設,通常都是由政府主導推動的。例如,中國古代,從京城到鄉裡都建有孔廟,這使得儒學精神深入人心、婦孺皆知。在中國這樣幅員遼闊的大國,若沒有政府推動,做到這一點是很難想象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也隻能通過我們黨和政府的領導來進行,主要由政府出資興建,但同時應當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建設自己精神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動民間力量參與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

  三、關於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的建議

  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根本舉措,這是以筆者為主的研究團隊通過這些年所作的調查研究得出的一個主要結論。總結古今中外的歷史經驗可以發現,任何一種理論的大眾化都面臨載體建設的問題。特別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建設,更離不開載體建設。精神支柱載體建設的內容很多,大致可以概括為六個字,即經、僧、眾、廟、像、禮,不論是儒、釋、道還是基督教等,概莫能外。這可以說是人類經過數千年文明發展探索出來的從事精神支柱建設的基本經驗,也是精神支柱建設的一條基本規律。對此,我們應當充分研究借鑒。這些年來,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落地生根之所以不理想,與沒有很好地借鑒傳統經驗有很大關系。

  我們要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應當充分尊重精神支柱載體建設的客觀規律,加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載體建設,要在經典、教師、受眾、場館、形象、禮儀建設等六個方面下功夫。當然,我們不能搞傳統的宗教迷信那一套,而是主要借鑒其形式。我們的“經”應當是先進的文化經典、理論讀物,不僅包括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還包括各種各樣的研究著作、研究文獻、通俗讀物、文學藝術作品等。“僧”應當是科學理論的研究者、傳播者,不僅包括大學、研究機構的理論工作者還包括社會文藝工作者,特別是面向社會大眾的場館宣講者。“眾”應當是絕大多數社會成員,不僅包括體制內的受眾,如學校的學生、黨校的學員、機關的干部、部隊的官兵、國有企事業單位的職工等,更應當包括體制外的社會大眾,如廣大農民工、自由職業者、私人企業與合資企業人員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體制外人員越來越多,但他們嚴重缺乏精神信仰訴求以及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場所與機會,所以應當把他們作為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的重要受眾來吸收和培養。“廟”應當是現代化地展示先進思想的場館,人們可以來這裡聽講座、學文化、搞文藝活動,甚至舉行新式婚禮等,在這些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先進思想的熏陶。“像”應當是領袖人物和先進人物的雕像、畫像、塑像等。“禮”應當是先進的禮儀制度和禮儀形式,如敬仰禮、鞠躬禮、宣誓禮、成人禮等禮儀,進一步講,還應當借鑒中國傳統的禮制建設經驗,逐步形成一套中國現代化的禮儀制度。

  在這六個方面中,場館建設是基礎。有了場館,才能融入其他元素和開展相應的活動。這些年來建設的各種文化館、紀念館不少,但充分體現我國核心價值觀的還不多。特別是至今還沒有一座國家級的大型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中國共產黨歷史館。隻有盡快建成這樣的教育館、展覽館,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精神文化活動,才能使先進思想文化逐步融入人民大眾的生活。隻有把場館建設起來,歷史才能真正“活”起來,才能與今人“交流思想”。

  為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特提出以下三點建議和意見。一是建議盡快建設一批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在首都北京,在2018年紀念馬克思200周年誕辰之際,應當建成國家級的大型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若有可能,還可以建設幾個專題展覽館。可展示的內容很多,如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生平事跡、馬克思主義在世界的傳播及影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影響、世界社會主義500年、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發展史等。在各個地方城市,也應當建設類似的、有本地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例如可以納入本地的歷史人物、模范人物等,一並供人們學習、敬仰。

  在首都北京,在2021年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應當建成國家級的大型中國共產黨歷史館。可展示的內容也很多,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等。在各個地方城市,也應當建設類似的、有本地特色的中國共產黨歷史教育場館。

  同時,建議由中央有關部門牽頭,盡快啟動馬克思200周年誕辰和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紀念活動的籌備工作。應當把這些場館建設作為紀念活動准備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做好相關的配套工作,如展覽總體設計、展示內容收集、宣講人員培訓、大型雕像畫像創作、相關禮儀規制制定以及紀念活動籌備等。當然,還要考慮紀念活動之后,如何使這些場館長期發揮作用。

  要把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當作一項長期的社會系統工程來推進。除了要在首都北京建設國家級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中國共產黨歷史館外,還應當充分挖掘我國的紅色文化資源,建設一批專題教育場館。據有關專家統計,我國的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全國有五萬多處革命遺跡,有一百多處紅色場館”。應當整合這些資源建設各級各類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如革命根據地展覽館、新中國成就展覽館、英雄人物和模范人物紀念館等。通過這些場館充分展示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成果,展示革命精神、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時代精神,如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紅旗渠精神、抗震救災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等。

  二是建設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需要中央統一組織,各系統、各部門積極參與,形成大宣傳格局。比如,場館建設要順利推進需要宣傳文化部門、組織部門、文物部門、城市建設部門等協同工作,進行統一的規劃、設計、施工等。有了場館,還需要高水平的宣講隊伍,這支隊伍的建設要與教育部門的工作聯系起來,充分吸納高校馬克思主義相關專業的畢業生。目前,馬克思主義相關專業的畢業生越來越多,但就業十分困難,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可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要使宣講內容生動、有生命力,除了專職宣講員的努力外,還需要思想理論工作者、文學藝術家、演講家、信息網絡工作者等積極參與,通過理論與文藝、信息網絡等的結合,把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去。要吸引更多的社會受眾,還需要黨團組織、群眾組織、社會組織、慈善機構乃至民政部門、社會福利部門等參與進來,使人們在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時開展社會互助活動。要塑造、繪制歷史人物的雕像、畫像等,就需要動員藝術家等參與。要研究制定現代道德禮儀、德治規制等,就需要哲學家、倫理學家等參與。一句話,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及運行是一項涉及社會方方面面、世世代代的系統工程。實施這一工程,需要而且能夠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工程實施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例如,雕塑家在塑造馬克思雕像時,是一定要了解馬克思的思想、精神乃至革命活動的。所以,可以借助這一工程的實施培養和凝聚一大批思想家、理論家、出版家、文學藝術家、信息網絡專家等,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將會對社會大眾產生重要的示范作用。而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精神文化活動,不僅可以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和認同馬克思主義,還可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和精神境界,加強人們之間的溝通交流,增進友誼,凝聚共識,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

  三是要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的研究規劃和組織領導。我國古代十分重視精神支柱場館建設。《禮記·曲禮》雲“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次之,居室為后。”之所以要把宗廟作為營造宮室的頭等大事,就是因為這是精神信仰寄托之所。今天,我們要營造中華民族的現代精神家園,首先應當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各級黨政部門都應加強對這項工作的組織領導。

  其一,要組織有關專家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的研究。《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20年)》講到要請有關專家加強城鎮化建設的綜合研究。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建設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建設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要把中央精神落到實處,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是重要舉措。這需要中央有關部門牽頭,形成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的協同工作機制請有關專家參加相關研究和工作。

  其二,要把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納入城鎮發展規劃。我國古代十分重視城市發展中的精神支柱載體建設,包括為聖賢建廟、樹碑、立傳、立像、立坊等,而且十分注重空間布局,如遍布城鄉的孔廟、岳飛廟、關公祠、韓愈祠等。這樣的物質載體既弘揚了聖賢的精神,又增加了城鄉的文化內涵。我們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也應當借鑒傳統經驗,在設計城市空間布局時充分考慮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及其他載體的建設。這樣,我們的城市才會充滿精神文化氣息,也才能從根本上避免水泥森林、千城一面的弊病。

  其三,要調動人民群眾參與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的積極性。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是公益事業,雖然從長遠看,對於社會穩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從短期看不太可能產生經濟效益,因此難以通過市場機制來完成建設。所以應當採取雙管齊下的辦法。一方面,政府要給予一定的人、財、物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借鑒歷史上的做法組織社會捐助,對捐助者進行立碑表彰。同時,要調整有關政策,對群眾自發投資興建的領袖人物或先進人物文化館、展覽館等要給予引導、鼓勵,不要簡單將其斥為封建迷信甚至強行拆除。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強行拆除群眾自發建設的領袖人物展覽館,造成了嚴重的社會負面影響,應當盡快糾正。

  其四,要利用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動。要發揮我們的組織優勢,利用這些場館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比如,可以組織新任領導集體到黨史館或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向革命領袖行禮、宣誓,並將其作為一項禮儀制度固定下來,形成規矩,長久堅持,漸成風尚。這樣,對馬克思主義的敬仰就會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乃至一種規格。還可以把黨員、共青團員、少先隊員等組織起來,到教育場館開展宣誓活動、文化活動、宣講活動等。同時,有計劃地開展面向社會大眾的各類思想文化活動,既給人們講科學知識、理想信念,又結合人們的生活實際,講大家關心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以及個人的信仰問題、婚姻家庭問題、精神困惑問題等,使得這些場所成為為大眾提供解疑釋惑、心理咨詢服務的地方。還可以組織社會互助、濟困募捐、文藝活動、新式婚禮等。這樣,新型城市和新型農村的活力、向心力、凝聚力就會不斷提升,社會正氣就會大大增強,馬克思主義就能逐漸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沈傳亮.讓紅色場館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地標[N].光明日報,2016-05-14(7).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楊金海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