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綜合報道

兩大陷阱,如何化危為機——《習近平復興中國》選載

〔美〕羅斯·特裡爾 主編 

2016年09月12日08:30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兩 大 陷 阱 , 如 何 化 危 為 機

危機,可能是中國人創造出來的最有辯証思維的詞匯。

危機,是既有危險又有機會的時刻,是測試決策和問題解決能力的考題,也是事物發展的轉折點。

危機,就是問題。問題解決得好,危險變成機會﹔問題解決得不好,機會變成危險。

馬克思說過: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

一名優秀的領導者,更要具有深厚的問題意識,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探索中提出問題,以歷史勇氣直面問題,以責任擔當研究問題,以政治智慧回答問題,以實干精神解決問題。

習近平在治國理政過程中,強調危機意識和問題意識,以問題倒逼改革,成為他執政的鮮明風格。

2013年11月,習近平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向中央委員會作說明時指出,我們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說,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

中國當前最大的危機和問題是什麼?

研讀大量資料不難發現,如何避免落入“兩大陷阱”,是中國和中國領導人當前最為重大的問題關切。

“兩大陷阱”,對內要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就是所謂“拉美陷阱”,即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后,因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經濟停滯﹔對外要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就是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必然對抗沖突,最后兩敗俱傷。

這兩大陷阱是中國當前面臨的最大危險,也是中國實現大國雄心的最大考題。

但換個角度看,成功規避這兩大陷阱,也是中國當前最大的機遇。一旦成功,中國將順利進入世界高收入國家行列,並將擁有比較和諧的外部環境,中國夢也將因此步入收獲期。

“中等收入陷阱”是發展中國家的魔咒嗎?

何為“中等收入陷阱”?

這個說法最早出現於2006年世界銀行的《東亞經濟發展報告》。意思是,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后,由於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的一種狀態。

談到為何使用這一概念,世界銀行經濟學家因德米特·吉爾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霍米·哈拉斯撰文表示,當時世界銀行發現,對於亞洲中等收入經濟體來說,還沒有便於傳播的發展戰略。“經濟決策者開始思考從中等收入邁向高收入國家所需的經濟增長來自何處。”

世界范圍的統計顯示,人均國民收入達到3000美元以后,許多國家便陷入經濟增長停滯期。按照世界銀行的最新定義,低收入國家是指人均國民收入在824美元以下,中低等收入國家是825美元至3254美元之間,中高等收入國家是在3255美元至10064美元之間,高收入國家則超過10065美元。

時任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金立群曾在《人民日報》撰文介紹說,陷入“陷阱”的國家通常具有以下特征:既喪失了與低收入、低工資經濟體在制造業方面的競爭優勢,也沒有能力同發達經濟體在高技術創新領域展開競爭,經濟無法由依靠廉價勞動力或資源能源類自然稟賦向依靠高生產率導向的增長模式轉變。

金立群介紹說,1950年以來新出現的52個中等收入國家中,35個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其中一些國家甚至深陷其中長達60余年,如秘魯、哥倫比亞和南非等。與此相對的是,一些經濟體特別是東亞新興經濟體隻用了不到10年就完成了從中等收入到高收入的跨越,被稱作“東亞奇跡”。

根據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等人的測算,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上隻有12個國家和地區打破了中等收入陷阱,除去上個世紀50年代已經開始經濟騰飛的老牌工業強國日本和海灣、中亞石油國家,實際上隻有韓國、新加坡和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成功擺脫了“中等收入陷阱”。換句話說,世界上尚沒有一個上億人口的經濟體成功跳脫這一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其實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陷阱,嚴格意義上來說,它是一個國家現代化過程中“轉型的陷阱”,是一種全方位的轉型陣痛期。中國清華大學課題組的研究認為,中國進入“中等收入陷阱”階段后,最需要警惕的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而是要警惕陷入“轉型陷阱”。他們認為,“中等收入陷阱”的突出表現是原有支撐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耗盡而形成的經濟停滯,即為“轉型陷阱”。它主要指的是:在這種變革和轉型過程中所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會阻止進一步的變革,既得利益集團要求維持現狀,希望將某些具有過渡性特征的體制因素定型化,並由此導致經濟社會發展的畸形化和經濟社會問題的不斷積累。

中國《人民論壇》雜志在征求了50位知名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十個方面的特征,包括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民主亂象、貧富分化、腐敗多發、過度城市化、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社會動蕩、信仰缺失、金融體系脆弱等。

這些充分表明,“中等收入陷阱”不是單一性問題,也不是純經濟問題,而是包含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安全、生態在內的綜合性轉型難題。

從中國國內的發展階段來看,中國正處於中等收入國家發展階段。按照世界銀行的標准,2015年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約8000美元,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偏上國家的行列。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超過13億人的大國如此接近高收入國家的關口,也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發展模式轉型。

盡管沒有明顯的跡象說明中國已經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但經濟增長持續回落、貧富差距拉大、城市化亂象叢生、就業壓力持續、反腐敗形勢嚴峻、公共服務短板突出、社會維穩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卻現實存在。世界上體量較大的經濟體,連自然稟賦極佳的巴西、阿根廷都仍然深陷泥潭,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突出重圍絕非易事。習近平領導的執政團隊“壓力山大”,這是實實在在的事實。

不過,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徐康寧等認為,“中等收入陷阱”揭示了部分國家在經濟發展某個階段出現增速放緩甚至經濟停滯的現象,有一定的客觀性,並具有警示作用。但是,並非所有的現象都能代表事物的本質,“中等收入陷阱”也只是一種現象,並非一種規律,構不成普遍性的經濟學原理。

中國能否打破“中等收入陷阱”魔咒?實際上就是用改革與危機賽跑,改革如期成功,則中國進入高收入較發達國家行列﹔改革停滯不前,則中國將深陷蕭條與動蕩的泥坑,再一次失去歷史機遇。

下一頁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綜合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