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經濟社會

中國經濟迫切需要新一輪轉型

從高速增長邁向高效增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一鳴

2016年08月29日08: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從高速增長邁向高效增長(觀點)

  核心閱讀

  在經濟增速放緩和要素成本提高的背景下,隻有提高要素生產率,企業才能保持或接近過去高速增長時期的盈利水平,積累的泡沫和風險才能有效釋放,資源環境壓力才能逐步減緩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歷了一輪具有世界影響的經濟轉型。在這一輪轉型中,中國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這一輪經濟轉型有很多標志性的成果:經濟年均增長10%左右,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目標……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增長開始發生階段性變化,“新常態”就是對這一變化的概括。新常態最直觀的表現是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這有需求不足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住、行”主導的需求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正向多樣化、高端化、服務化轉變,而受傳統體制束縛,供給結構跟不上需求結構變化,出現供需結構錯配。這種情況下,再用老辦法穩增長,不僅投資效率會繼續下降,債務杠杆會繼續攀升,還會增大金融風險發生概率,也難以從根本上扭轉經濟短暫回升后繼續下行的態勢。中國經濟迫切需要新一輪轉型。

  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新一輪轉型的主線

  新一輪轉型的主線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最迫切的主要是三件事:一是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特別是去除落后產能,處置僵尸企業。二是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要通過要素流動和資源再配置,適應已經變化了的市場需求。三是著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特別是要加快推進簡政放權、國企改革、財稅金融體制改革,使生產要素重新流動起來,實現優化再配置。

  “十三五”時期是轉型的重要窗口期,我們不要再遲疑和等待,不要錯失這次機會。在經濟繁榮的時候,企業訂單很滿,生產滿負荷運轉,難以下決心推進調整和轉型。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時候,往往也是轉型壓力大的時候。從這個意義上講,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也是機遇,不要輕易浪費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帶來的調整和轉型機遇。

  推進供給側改革,是不是不需要需求管理呢?當然不是。供給和需求是硬幣的兩面,供給創造需求,需求引導供給,兩者始終是相互聯系在一起的。需求管理重在短期調控,引導市場預期,供給側改革重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中長期持續增長動力。推進供給側改革,比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都會帶來一定的收縮效應,通過適度擴大總需求,可以為改革營造更好的環境,避免經濟增速短期快速下行激化各種矛盾、激活潛在風險,進而增大改革的難度和成本。

  國際金融危機后,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採取了史無前例的寬鬆貨幣政策,但從實際效果看,市場需求持續低迷,投資和國際貿易並不活躍,大宗商品價格仍處於低位。金融危機至今已經8年,世界經濟並未從根本上擺脫低增長困境。從一些指標來看,出現了一些兩難困境,比如低增長與高負債、寬貨幣和低通脹並存,全球貿易增長低於經濟增長,發達經濟體勞動生產率增速持續回落。由此可見,單一的需求刺激並沒有取得預期效果,需求管理的短期政策雖在抵御危機的沖擊上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中長期結構性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從根本上改善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還需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提高要素生產率,實現從高速增長向高效增長的躍升,是新一輪轉型的主旋律

  新一輪轉型的核心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推動我國經濟從規模速度型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增長。

  從宏觀意義上講,“質量”就是要素生產率,“效益”取決於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在經濟增速放緩和要素成本提高的背景下,隻有提高要素生產率,才能有效對沖要素成本上升,投資的邊際產出才能穩定增長,企業才能保持或接近過去高速增長時期的盈利水平,積累的泡沫和風險才能得到有效釋放,資源環境壓力才能逐步減緩。因此,提高要素生產率,實現從高速增長向高效增長的躍升,應是新一輪轉型的主旋律。

  從高速增長轉向高效增長,並不是不要速度,而是要建立在新的增長動力基礎上、有別於傳統增長方式的速度。中國經濟體量巨大,如果在增速換擋中出現慣性下滑,就很難止住甚至可能出現失速局面。速度過低,風險就可能集中釋放,泡沫就很容易破裂,企業也難以增加研發和創新投入,市場和社會預期會發生明顯變化。今后一個時期,仍要保持合理增長速度,使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增長動力和發展方式轉換基礎上實現中高速增長。

  推動新一輪轉型,根本在於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從更長期看,推進供給側改革,推動新一輪經濟轉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根本上在於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形成歷史性交匯,為增強創新對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提供了重要的時間窗口。

  在國家層面,要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航空發動機、量子通訊、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深空深海探測、新材料、腦科學等戰略性領域,按照國際標准建立一批重點實驗室,實現戰略性突破。在產業層面,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在社會層面,要推動創新創業,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和活力。在體制層面,要營造激勵創新和公平競爭的環境,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支持發展創投、風投、眾籌等新型融資工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

  過去受供給不足困擾,產業發展主要依靠“鋪攤子”。進入新常態后,鋼鐵、煤炭、平板玻璃等不少傳統產業產能過剩,繼續“鋪攤子”的空間越來越小。

  產業邁向中高端,核心是延伸產業價值鏈、提高產品附加值。這就要求加快培育工業機器人、信息網絡、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和領域,推動智能制造、分布式能源、網購、互聯網金融等新型制造和服務業態發展,促使企業向研發、設計、標准、品牌和供應鏈管理等環節提升。在體制層面,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從管企業為主轉向管資本為主,增強國有資本流動性,推動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兼並重組,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盤活存量資產,促進生產要素由低效率企業向高效率企業流動。促進產業政策從特惠向普惠轉型,建立和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推進利率市場化,打破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預期,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可以預見,新一輪轉型取得成功,中國將迎來新一輪黃金發展期。再持續穩定發展一段時間,我們就可以實現新的歷史性跨越,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

(責編:沈王一、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