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綜合報道

文化自信看中國②:在文化自信中凝魂聚氣 

2016年08月12日08: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在文化自信中凝魂聚氣(文化自信看中國②)

  中國有著燦爛的文明、眾多的人口,曾經長期處於世界發展前列,如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卻經歷了一個很長的過程。當我們說出這個詞時,其中不僅蘊涵著太多意義,也承載著太多內容。

  那麼,我們今天為什麼提出文化自信?這信心又從何而來?

  文化自信的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將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列,使“三個自信”擴展成為“四個自信”,並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毫無疑問,此時提出文化自信,是基於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認同和對其生命力的堅定信心。

  這樣的信心並非憑空而來。歷史學家錢穆在《中國文化精神》一書中說,“文化即是一種生命,生命應在我們各人自己身邊,生命不外生,而且急切也丟不掉”。他還說,“心的凝聚與團結,就成為一種‘時代精神’,也就是我們的民族文化精神。”

  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則至少在1997年就提出了“文化自覺”的概念,他說,“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的過程,隻有在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並接觸到多種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條件在這個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裡確立自己的位置。”

  很多人發現,在習近平一系列講話、文章、演講、訪談中,中國古代典籍、經典名句俯拾即是,彰顯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共鳴。事實証明,伴隨著當代中國崛起的,是中華文化影響力吸引力的不斷增強。

  中國100多年的近現代史早就向我們說明,道路、理論和制度無不植根於文化。我們曾向西方學習器物、制度與文化,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反思。在長長的探索后我們發現,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堅定信心植根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之中。

  文化自信的基礎

  文化自信並非泛泛空談。之所以說中國可以具有文化自信,因為這自信有著堅實的基礎。

  歷史是深厚的基礎。在習近平的講話和考察中,對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論述不計其數。比如,在山東曲阜考察時,他在孔子研究院饒有興趣地一本本翻看研究成果,看到《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兩本書時,他說:“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更是強調,中國的今天是從中國的昨天和前天發展而來的。他還說,數千年來,中華民族走著一條不同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國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決定的。

  現實是強大的基礎。2010年,中國GDP正式躍居世界第二,但中國不隻有經濟成就。如今的中國,每年出境人數過億,不斷在科技文化領域屢創佳績、摘得桂冠,文化體制不斷進行改革創新,好作品層出不窮……甚至,很多中國電影、電視等也走出了國門,《媳婦的美好時代》在非洲國家熱播就是一例。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致力於開創文化發展新的“黃金時代”。無論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還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展現著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

  文化自信的意義

  盡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也有著非常強勁的發展勢頭,但也不可否認,其當下的影響和作用遠未到達應有的高度。

  “我們並不是最近才了解到中國是很偉大的。五千年前,中華文明就處在文明之巔。雖然過去幾百年裡中國經歷過一段失落的時光,但現在已經重回世界舞台,而且是以一種更強大的方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土耳其副總理穆罕默德·希姆謝克直言,中華文化曾為世界貢獻良多。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誠如希姆謝克所言,如今的中國正以全新的方式為世界作出貢獻。而在其中,中國人自己的文化自信尤為重要。隻有對自己的文化擁有堅定的信心,才能自覺地把它發揚光大。隻有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凝魂聚氣,才能形成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隻有在不斷發展中堅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進一步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吸引力,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我們既要有“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這樣的宣示,也要有“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推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這樣的努力。(記者 劉少華)

推薦新聞:


習總書記建黨95周年講話百余次提及“人民” 對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習總書記建黨95周年講話為何10次強調“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

習近平再強調改革落地:地方力量打通“中間一公裡”

習近平歐亞之行體現絲路情懷:做好共建〝一帶一路〝大文章

從習近平在塞波兩國署名文章看“16+1合作”藍圖如何繪就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綜合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