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公方彬:思想來自責任和擔當

2016年05月21日09:05   來源:中國青年網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因思想內含豐富且具有強烈的現實指導性,而在理論界引起高度關注。其中一句:“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更是發人深省,引人思考。

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接近世界中心”的時候,且參與到世界規則制訂中來。這決定著一個重要命題進入我們的視野,中華民族復興之路怎麼走,或者說中國以什麼方式崛起,這是所有關注中華民族命運,關注中國大國道路的人們必定思考的。中國隻能選擇文明道路而非“鐵血道路”。既然走文明的道路,就需要文明的創造力,由文明創造實現文明引領,這就涉及到思想特別是世界級的偉大思想。

思想尤其偉大思想從哪裡來,產生大思想的思想家如何生成?毛澤東有一句名言:“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裡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隻能從社會實踐中來,隻能從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毛澤東的判斷必然要打上那個時代的印跡,但從方法論的角度看問題,思想確有路徑。這個路徑已經清晰反映在習近平的講話中,需要我們深刻理解把握。

第一,大思想生成於大時代。“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習近平的講話實際上闡明的是人類歷史規律。

如果將這一規律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道理更加清晰。我們還是來看講話中的分析判斷,“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

事實正是這樣,我國的全面改革正處於攻堅期和深水區,必然需要強大的思想理論作支撐,同時,提升黨的執政能力,應對域外各種思潮的沖擊,同樣需要強大而先進的思想理論。需要是最強大的催化劑,當理論工作者真正弄清了歷史規律,真切感知大時代的精神脈動,大思想便應運而生。

第二,大思想家成長於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講話明確指出了中國學術領域存在的諸多問題,包括,“學術原創能力還不強”、“有數量缺質量、有專家缺大師的狀況”。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講話同樣作了分析和例舉,包括存在較為嚴重的“學術浮夸、學術不端、學術腐敗”,存在“急功近利、東拼西湊、粗制濫造”的問題,以及“剽竊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獻、捏造數據”的問題。正是這些“學術不端”,導致了“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

凡此種種,原因固然很多,其中重要的一點是理論工作者的品德修養不高,與思想家要求存在很大距離。思想不能與品德劃等號,思想的價值也不是以思想家的品德來檢驗,但思想的產生一定奠基於思想家的品德和精神境界。因為思想的過程是痛苦的過程,尤其思想有時是要付代價的,並且思想越偉大,付出的代價也往往越大,沒有高尚的情操和人文情懷,不可能有創新思想的洞察力,更不會為思想而獻身的勇氣。

習近平在與知識分子、勞動模范和青年代表座談時曾經指出,“知識分子要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終胸懷大局、心有大我。”所以強調胸懷和大我,就是因為非此不足以支撐思想。這個道理早在古人的觀點中,“小勝在智,大勝在德”,“非寧靜,無以致遠”。有什麼樣的境界就有什麼樣的人文情懷,進而決定能不能看得更遠,上得更高。

所以,要成為大思想家,必須按照講話所言,“樹立良好學術道德,自覺遵守學術規范”,“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學問統一起來。”“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以深厚的學識修養贏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領風氣,在為祖國、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

第三,努力為思想家及其大思想的產生創造條件,提供支持。中國的大國道路需要一批思想家及其大思想,而現實存在與需要又存在巨大落差,怎麼辦?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現實最重要的是落實習近平講話精神,抓住其中的幾個關節點。

首先,幫助理論工作者確立正確的思想路線。這個正確路線就是勇於創新,敢於突破。“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造,這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既然“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那麼就必須有開放的思維,寬闊的視野,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進入前人沒有達至的思想空間。

其次,下大力氣營造“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學術環境。因為文化傳統的原因,很多理論工作者局囿於“師承”、“面子”,不敢突破。再加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在一些領域存在著理論“霸權”,等等。要打破這些制約思想和理論突破的問題,黨和政府需要有所作為,通過引導和制度約束推動學術民主,營造良好的學術生態。即按照講話要求,“鼓勵大膽探索,活躍學術空氣。”“營造風清氣正、互學互鑒、積極向上的學術生態。”

再次,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優化思想理論研究必不可缺的政治生態、人文生態和社會生態。要給知識分子創造更加寬闊的實現價值的路徑,即“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尤其重要的是“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並且把信任上升到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正確區分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才能“不把一般的學術問題當成政治問題,也不把政治問題當作一般的學術問題。”在此基礎上營造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讓理論工作者輕裝上陣。

總之,隻要我們真正從習近平講話中弄清問題的本質和要害,同時真正把講話精神落到實處,產生一批偉大的思想家及其大思想,是完全可能的。

(公方彬為國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高巍、謝磊)
相關專題
· 公方彬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