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李君如: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顯著特點

2016年01月18日08:21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顯著特點

  學者·語萃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其最重要的特點,是圍繞著治理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怎樣治理國家這一根本問題,提出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治國理政思想

  ●建設一個活而有序的社會,解決伴隨改革發展而來的種種矛盾和問題,把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推進到了一個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建設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治理體系、怎樣治理國家的問題突顯出來了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包括國家發展的根本方向、奮斗目標、發展動力、工作中心和總布局、國防和祖國統一、外交、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等主要內容。這是一個有豐富思想內涵和內在邏輯的科學體系

  ●在治國與治黨的關系上,習近平總書記秉持的理念是“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在治黨問題上,敢於下“先手棋”,形成強大的震懾力,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一大特點

  ●我們正在以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全面深化改革,有針對性地破解國家治理中的種種難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今天的治國理政方式和治國理政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這些講話涵蓋內政外交國防、治國治黨治軍等國家政治生活的各個領域,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其最重要的特點,是圍繞著治理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怎樣治理國家這一根本問題,提出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治國理政思想。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

  一個領導人有一個領導人要解決的時代課題,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要完成的時代使命。今天的中國,需要解決的時代課題,集中起來,就是國家治理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黨中央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之際宣布的: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為什麼國家治理問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問題,會成為今天中國的時代使命?

  首先,這是解決當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提出的時代課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解決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根據這樣的認識,我們解決這一社會主要矛盾,就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通過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此,就要在改革中突破傳統生產關系的束縛,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要發展市場體系,解決市場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就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上層建筑,從執政黨建設著手,改革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進而,就要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解決國家制度現代化問題。這就是中國改革的實踐邏輯。

  其次,這是改革發展穩定的實踐提出的時代課題。前面講到今天把國家治理問題提到議事日程,是因為這是當代中國社會內在矛盾運動的規律之所使然。如果說這種邏輯的復原,還比較抽象,那麼考察中國社會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及其提出的課題,就十分現實了。3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在思想大解放,生產力大解放,社會財富大增加,國家經濟實力大提高上,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溯源這些變化,就在於改革把中國社會內在的生機和活力極大地激發了出來。然而,事情就是這樣復雜,就在我們把中國搞活的同時,出現了許多亂象,包括黨內腐敗從滋生到蔓延,引起人們對國運的擔心。這就要求我們治亂,建設一個活而有序的社會,解決伴隨改革發展而來的種種矛盾和問題,把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推進到了一個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建設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治理體系、怎樣治理國家的問題突顯出來了。

  時代提出的課題,也是時代提出的難題。搞活,不能搞亂﹔治亂,不能治死。不僅如此,我們追求的“活而有序”,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治久安。激發活力,要靠改革﹔治亂,要靠法治,還要靠治黨。不論搞活,還是治亂,都必須有利於並確保“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實現。為破解這一難題,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先是統一思想,把全黨全國人民的思想認識統一到“兩個一百年”和中國夢的奮斗目標上來﹔繼而秉持“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理念,一手抓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手抓懲治腐敗,“老虎”“蒼蠅”一起打,改善了黨在群眾中的形象﹔接著,制訂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兩個被稱為“姊妹篇”綱領性文件,把國家治理包括依法治國問題提到了改革總目標的高度。在此基礎上,我們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所以說這是時代課題或時代使命,是因為這是當代中國社會內在矛盾運動的規律之所使然。這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肩負的時代使命。

  第三,這是信息化迅猛發展過程中提出的時代課題。在當今世界,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的治國理政,已經不能離開國家所處的國際環境和時代條件。因此,研究中國的社會主義問題,研究中國的治國理政問題,都不能脫離今天的時代變動特點,遠離時代大潮的發展趨勢。

  今天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今天的時代有什麼樣的特點?這裡,我們不作抽象的概括,隻作具象的描述。也就是說,隻要看一看我們身邊發生的事,就可以對今天的時代潮流發展走勢有所感悟、有所體會。

  走進地鐵,可以發現幾乎每個人都在低頭看手機。有的看新聞,有的看視頻,有的玩游戲,也有的在讀網絡小說。這種景觀,10年前有嗎?沒有。走進社區,順風、中通、申通、圓通、韻達等快遞公司的送貨車,來來去去﹔有送信件書籍的,有送吃的穿的,有送家用電器護膚品的,什麼都有送的。這種景觀,10年前有嗎?沒有。與快遞公司迅速發展相聯系的,是淘寶網、天貓商城、京東商城進入億萬家庭生活,網店成為人們購物的首選。這種景觀,10年前有嗎?沒有。走進家裡,電視已經和電腦、手機的互聯網聯網,人們既可以坐在家裡用遙控器在電視上或用鼠標在電腦上自主選擇看電影、聽養生講座、購物,可以用手機看電視電影,用手機微信打視頻電話。甚至,既有文字又能顯示視頻的多媒體圖書也可以用手機閱看了。這種景觀,10年前有嗎?沒有。出行坐專車、叫出租車早已成為人們生活的組成部分。現在,“滴滴打車”、“優步打車”又風靡全國,手機一撥,座車就到。這種景觀,10年前有嗎?沒有。至於哪個地方發生了什麼事,大到像天津港的大爆炸,小到四川涼山小學生寫的“飯做好,去叫媽媽,媽媽已經死了”這樣悲傷的作文,都可以通過互聯網迅速傳遍海內外。這種情況,10年前有嗎?沒有。

  再看看世界,過去全球的事由幾個大國說了算,先是G7,后來加了俄羅斯成了G8,現在俄羅斯又出來了,自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G20出現了,中國也由此從世界的邊緣走進了世界的中心舞台,參與了全球經濟治理。這種情況,10年前有嗎?沒有。每年中國放節日長假,從中國周邊的韓國、日本、泰國,到大洋彼岸的美國,再到歐洲,各個國家大城市的商家都下功夫,千方百計吸引中國游客,做中國人的生意。“中國大媽”名揚四海。這種情況,10年前有嗎?即便有,也沒有今天那麼引人注目。

  在經濟全球化態勢下,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2015年8月22日,去看望來自美國的朋友,他見面就告訴我,昨天美國的股市因中國經濟的因素大跌。回家看《參考消息》,果然有這報道,“道指跌至年內新低”,“歐洲股市繼續下挫”,“新興市場貨幣普跌”,這些標題下的報道都說近期股市下挫和中國經濟有關聯。盡管世界股市下挫和中國經濟有沒有關聯是可以討論的,但是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今天,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這是事實。這種情況10年前即便有,也沒有今天這麼引人注目。

  僅以這些身邊觸手可及的案例,就可以看到中國和世界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這種種變化,概而言之,就是現代化、信息化、低碳化、全球化。這樣的變化,不僅深刻,而且廣大,已經直接傳遞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領域,成為一種時代潮流。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走勢,研究當今中國的國家治理,不能不看到日常生活中發生的這些與時代潮流變動相聯系的巨大變化。

  在這樣的時代潮流沖擊下,不重視以人為本能保証國家長治久安嗎?靠垂直的僵硬的行政管理體系能行嗎?說了可以不做、做了無人監督還能行嗎?換言之,這些變化對我們這樣的執政黨提出了什麼要求呢?這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思考的結果,就是黨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更好地堅持以人民為主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更廣大地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包括發揮互聯網在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作用,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更自覺地推進依法治國,特別是黨要更自覺地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更務實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發展國民經濟﹔更有力地推進反腐倡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更努力地維護世界和平,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促進共同發展。諸如此類思考,匯總起來,就是一個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形成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治國理政思想。

  “治大國若烹小鮮。”習近平總書記用先哲的格言,告誡全黨:治理中國這樣的大國盡管很艱巨,但是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治國理政,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續寫一篇光彩奪目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文章。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科學體系

  我們要學習和研究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就要認真學習和深入研究黨中央自十八大以來的全部實踐和全部理論,包括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和黨的歷次全會以及其他重要會議的重要文獻,也包括中央其他領導人的重要講話。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是習近平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后出版的第一部著作。這部著作,比較全面地體現了當今時代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應該是我們研究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文本。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收入的79篇著作,包括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這段時間內習近平的重要講話、談話、演講、答問、批示、賀信等。由於這部著作是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即主要是向外國朋友介紹中國的基本國策,因此全書針對國際社會對當代中國的關注點,圍繞“治國理政”這個主題,談了18個問題。這就是:(1)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3)全面深化改革﹔(4)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5)建設法治國家﹔(6)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7)推進社會事業和社會管理改革發展﹔(8)建設生態文明﹔(9)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10)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11)走和平發展道路﹔(12)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系﹔(13)做好周邊外交工作﹔(14)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15)積極參與多邊事務﹔(16)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聯系﹔(17)推進反腐倡廉建設﹔(18)提高黨的領導水平。

  仔細研究這18個問題,我們可以注意到,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包括國家發展的根本方向、奮斗目標、發展動力、工作中心和總布局、國防和祖國統一、外交、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等主要內容,這是一個有思想內涵和邏輯聯系的科學體系。加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出版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經濟新常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新理念,以及其他重要思想,這更是一個具有豐富內容並有內在邏輯的治國理政科學體系。

  這一科學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

  1、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主線。或者說,這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綱﹔2、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目標﹔ 3、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這是中心任務﹔4、堅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全面發展,這是工作總布局﹔5、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發展的強大動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是發展的動力﹔ 6、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法治保証﹔7、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這一極端重要的工作,這是改革發展穩定的思想保証﹔8、在深化軍隊改革中加強國防建設,維護祖國統一,這是國家安全保証﹔9、堅持走中國和平發展道路和促進世界和平,這是重要的國際環境保証﹔10、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懲治腐敗和密切黨群關系,增強黨的領導和執政能力,這是根本的政治保証。

  這十個主要思想,前五個講的是治國理政的綱領和目標任務、動力,后五個講的是實現目標任務的保証,包括根本的政治保証、法治保証、思想保証、安全保証和國際環境保証。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概括的僅僅是同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不是全部內容。比如習近平關於學習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和關於學風、文風等論述,都非常重要,也非常深刻,就不在這裡討論了。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顯著特點

  “我會見一些國家的領導人時,他們感慨說,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怎麼治理呢?的確,中國有13億人口,治理不易,光是把情況了解清楚就不易。”“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社會的日常運行,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執政黨的建設管理,都有大量工作要做。對我來講,人民把我放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就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記人民重托,牢記責任重於泰山。這樣一個大國,這樣多的人民,這麼復雜的國情,領導者要深入了解國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絲毫不敢懈怠,絲毫不敢馬虎,必須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人民是我們力量的源泉。隻要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從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談話中,我們既可以看到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形成的背景,又可以體會到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本質特點。

  聯系今天的社會實踐和時代大潮,深入學習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我們體會到,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治國理政思想,以理想信念為引領,把握規律,謀劃戰略布局,不僅具有豐富的內容,而且具有八個顯著特點。

  一是,以人民為主體。在習近平當選總書記后第一次同記者見面時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就提出:“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這之前,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第一次概括的“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中,第一條就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主體”。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也是必須遵循的第一條原則。由此可見,“以人民為主體”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基本原則,是他在治國理政中處理各種復雜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原則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有著具體內容和要求的重要思想,包括要“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堅決克服脫離群眾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包括“必須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必須緊緊依靠工人階級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包括要“重視青年、關懷青年、信任青年,對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等等。

  二是,實干興邦。務實,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從政特點。無論是他在福建工作時出版的《擺脫貧困》,還是他在浙江工作時寫下的《之江新語》中,都可以看到這一鮮明特點。在他擔任黨的總書記和國家主席后,這一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就成為他治國理政的風格和特點。特別是,在他提出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理想追求時,以非常明確的語言告誡我們:“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他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再次強調:“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實干才能夢想成真。”如果說這些論述反映了他的思想,那麼十八大以來他的行動則更進一步體現了他實干的治國理政風格。十八大至今三年多的時間,他帶領我們腳踏實地地邁出了五大步:第一步,在十八大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第二步,在大量調查研究基礎上進行決策,並通過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制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任務和路線圖﹔第三步,在兩次中央全會后立刻給各部委分解任務,形成落實意見﹔第四步,制定落實改革每一項任務的實施意見,一項一項抓落實﹔第五步,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新理念指導編制“十三五”規劃綱要。因此,這幾年,無論是改革,還是反腐敗,習近平總書記都是雷厲風行地抓,踏踏實實地干,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

  三是,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相協調。為實現十八大提出的戰略目標,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驟:一是思想先行,統一全黨和全國人民思想。先是從高層做起,一面把全黨全國人民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來,一面把各級干部的行為規范到“八項規定”精神上來﹔接著,把十八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的戰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追求聯系起來,提出了為中國夢而奮斗的宏偉理念,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上下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奮斗的熱情。二是秉持“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要求,大力整頓黨的作風和干部隊伍。黨中央認真地而不是走過場地在縣處級以上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雷厲風行地而不是姑息遷就地進行反腐敗斗爭,形成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治黨格局和治黨思路。三是在處理內政外交國防和治黨治國治軍各種復雜問題時,高瞻遠矚、駕馭全局,條分縷析、精心謀劃,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特別是制定和通過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兩個綱領性文件。在這樣的實踐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調研時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四個全面”,並在中央黨校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把這“四個全面”定位為黨中央的“戰略布局”。他指出,這“四個全面”每一個“全面”都有重大戰略意義,應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協調推進﹔同時,他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即這“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相協調的治國理政戰略布局。“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不能等量齊觀。我們全面深化改革也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也好,全面從嚴治黨也好,都是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四是,經濟新常態和創新驅動相互促進。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治國理政,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進入了周期性的調整階段,它和國際金融危機相疊加,使得我國經濟遇到了極大的下行壓力。習近平作出了“經濟新常態”這一大判斷,強調要通過深化改革調結構、穩增長、保民生。與此同時,他經過深入的調研和思考,認為要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關鍵在創新。他把創新驅動放在突出位置,提出要用創新驅動取代要素驅動的新思路,把“互聯網+”看作是創新、創業的無限空間,明確要以同現代化、信息化相聯系的創新、創業來破解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遇到的各種復雜問題。諸如此類決策和舉措,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中重要組成部分。

  五是,制度現代化和人的能力現代化相結合。在社會主義建設問題上,過去我們強調人的因素是決定性因素﹔后來提出制度是根本的。在對歷史經驗總結的基礎上,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國家建設和治理應該把制度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結合起來。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綱領中,我們強調的制度現代化目標,包括既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又要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因為,如果隻有制度的變革,而沒有人的能力的提升,制度的完善和發展、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都有可能成為一紙空文,所以,我們要把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統一起來推進。事實上,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思想中,始終是把制度現代化與人的現代化包括人的素質、能力和價值觀建設結合起來推進的。這是一個亮點。

  六是,治國、治黨、治軍相輔相成。在治國與治黨的關系上,習近平總書記秉持的理念是“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在治黨問題上,敢於下“先手棋”,形成強大的震懾力,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一大特點。抓住了從嚴治黨這個關鍵,治軍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由於我們是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國家,國家政權機關也好,軍隊也好,都是在黨的領導下,並由黨員干部掌權的,治黨是治國、治軍的“牛鼻子”。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黨的建設問題上,一手抓思想作風建設,包括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教育,一手抓反腐敗斗爭,“老虎”、“蒼蠅”一起打,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計劃、蘇榮等一批“大老虎”落網,整肅了黨風黨紀,使黨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起了嶄新的好形象。由於治國、治黨、治軍相輔相成,在從嚴治黨、從嚴治軍中重建國家健康的政治生態,取得了明顯的進展。

  七是,在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化思想相融合中培育全社會核心價值觀。黨的問題,軍隊問題,和社會問題相聯系。社會問題,最為深刻的,是價值觀問題。在今天改革開放年代,固守不合時宜的傳統文化和傳統價值觀,沒有出路﹔縱容不合國情的西方價值觀,也不是活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反映時代進步潮流的現代化思想,並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是中華文明復興的希望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后反復強調,在國家層面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在社會層面要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在公民個人層面要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准則。培育和踐行這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每個公民都能夠自覺自願地遵循、踐履這樣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價值准則,才能在公民最大的共識和最大的參與中,治好國理好政。

  八是,剛柔相濟參與全球治理。在中華民族復興歷史上,中國已經從人口大國成為政治大國、經濟大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G20成員國。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不渝堅持走中國和平發展道路,以新的形象、新的姿態在世界上廣交朋友,拓展國際空間,同時在美國重返亞洲頻頻向中國施壓時毫不示弱。在前幾屆中央領導人推動建立的上合組織、金磚國家基礎上,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建立了亞投行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實施了一系列對外開放的新舉措。剛柔相濟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在世界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也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特點。

  這八個顯著特點,表明我們正在以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全面深化改革,有針對性地破解國家治理中的種種難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此同時,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今天的治國理政方式和治國理政能力。

  綜上所述,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反映了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的中國的時代要求,是具有豐富的並有內在邏輯聯系的思想內容,能夠有針對性地指導我們今天實踐的科學體系。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我們說這一思想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李君如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