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新的歷史使命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大群眾工作觀

姚 桓

2015年12月04日15:04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一、大群眾工作觀——實踐催生的新理念

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點之一,從歷史進程回顧看,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從理論上分析,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生命線﹔從動員組織人民群眾完成黨的任務來理解,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軟實力。在群眾路線指導下做好群眾工作,是中國共產黨事業的成功之道。群眾路線、群眾工作是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創新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的決定性階段,黨要完成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進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廣泛深入的群眾動員工作,黨的群眾工作面臨實踐提出一系列新問題。

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空前艱巨。 另一方面,人民群眾的狀況也發生深刻變化。許多群眾的就業崗位、獲取收入方式乃至社會身份都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從“單位人”變為“社會人”。僅僅以單位為依托,依靠單位黨組織做群眾工作的思路已經不適應需要。改革中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體,黨如何反映不同階層、群體的利益訴求,整合各種利益,要解決一些復雜而棘手的問題﹔群眾對幸福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呈階梯形上升趨勢,如何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黨組織面臨的艱巨任務﹔群眾認識黨的方式已經由過去的歷史認同、感情認同轉為主要是業績認同、利益認同,民主要求更加強烈,不僅滿足於經濟上改善生活,更渴望當家作主﹔在互聯網時代,群眾接受的信息龐雜,思想活動的獨立性、自主性、多變性、選擇性增強,少數人思想活躍中有混亂,既從根本上認同黨的路線政策和國家目標,也因各種原因存在一定的困惑和失望情緒。所有這些,都增加了群眾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要求我們提升認識、創新思路,在此基礎上改進群眾工作,以最廣泛地動員人民群眾,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新的歷史任務。

二、大群眾工作觀的要旨和內容

大群眾工作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孕育和提出的,其要旨是,從完成執政使命和新階段戰略任務出發,以寬廣的視野看待群眾工作、突破僅僅以單位為陣地做群眾工作的局限,把群眾工作看做一個大系統,從主體、對象、內容、途徑、資源、手段等方面擴展群眾工作,進一步提高群眾工作的廣度、深度和實際效果。

主體。群眾工作的主體是全黨各級組織、黨的一切工作部和全體黨員干部,而不僅僅是少數部門、少數政工干部。在傳統的理解上,宣傳部門、統戰部門、基層組織承擔的群眾工作比較多,其余部門、組織似乎離群眾工作較遠。實際上,群眾工作對黨的各個部門、各級組織都是責無旁貸的任務,只是從不同角度來切入。就一個單位的黨組織來說,要突破單位的局限,既要以主要精力做本單位的群眾工作,也要面向社會,參與社區建設,在更大的范圍內做群眾工作。

對象。群眾工作的對象是全體人民群眾,即黨的群眾工作要覆蓋全體社會成員,消除群眾工作的死角和盲區。這裡還特別需要注意,困難群體、外來打工者、流動人口和上訪者,這些人處在社會邊緣,往往被各級黨組織和政府忽略,其實恰恰這些人應該成為群眾工作的重點,他們的利益訴求、生活困難需格外關注,不良情緒需及時疏導﹔對其上訪行為,要依法處理,同時也應認識到,對上訪者,不能僅僅看做是管理的對象,從另一個角度看,多數人上訪常常事出有因,往往是無可奈何之舉,這是“找上門”來的群眾工作。做好上述這些人的工作,是維護社會穩定不可缺少的措施。

內容。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內容要體現時代要求。從人民民主的高度看,黨的群眾工作包括以下內容:一是了解群眾的利益訴求和意見表達。所謂利益訴求和意見表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群眾的直接利益訴求,如單位、社區的利益分配、利益協調問題,市政、交通、食品安全、子女入學等民生問題。另一類則是一些群眾在宏觀方面對黨和政府工作的意見。對前一類問題,各級組織往往高度重視,及時解決和回應﹔對后一類問題則重視程度不夠,有的干部甚至認為提意見的群眾“參與過渡”、“操心太多”,甚至是“多管閑事”。其實,社會越進步,群眾文化、覺悟程度越高,越關心國家大事,對黨和國家宏觀工作提出的意見、建議越多,這是改進工作極好的機會。二是解決群眾的利益訴求和服務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的新階段,迫切需要提升服務群眾的品質,擴展服務群眾的內容。為什麼一些干部辛辛苦苦做了很多工作,群眾還不滿意?因為服務工作與群眾需求沒有對接。現在,代表群眾利益、維護群眾權益是最根本的服務﹔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包括審美需求以及心理疏導、心靈慰藉和法律服務等是更高層次的服務。三是了解群眾評價、接受群眾監督。群眾工作做得如何,不能簡單由上級認定,更不能靠自我感覺。從根本上說,要由人民群眾來評價,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標准。當然,這是從全局和本質上說的,在實際工作中,並非每個群眾的具體意見都正確,都要採取。在群眾意見中,也可能存在情緒化因素,存在因不了解情況發表的片面乃至錯誤意見。正確的做法時全面聽取、認真分析,做到,“不唯書、不唯上、不唯我,也不簡單唯下,要唯實”。唯實,才符合群眾的根本利益。四是教育和動員群眾。黨作為先鋒隊,不只是反映群眾意見、願望,還要帶領群眾前進,教育、動員群眾是群眾工作的重要內容。代表,人民的一部分,要組織人民為自己的利益奮斗。新形勢下對群眾的教育、動員,要引導群眾認識國家發展和個人前途的一致性,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把個人利益融入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偉大事業中﹔動員群眾還要體現人文關懷,不僅引導群眾為未來做出貢獻,還要使群眾親身感受到創造性勞動帶來的愉快,體驗到此時此地(而非彼時彼地)的幸福。這樣的動員才最有效。

途徑。群眾工作需要有具體化的途徑,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群眾工作。現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標需要通過各項具體任務來實現,因此應該把群眾工作融入黨領導的經濟、文化、社會建設中,融入黨領導的各項事業中﹔而且這種融入是全方位、全過程的,不僅是布置、動員和總結時講群眾工作,在完成任務的全過程都要講群眾路線,群眾工作要滲透到每一環節中。資源。群眾工作是需要資源的,資源主要是指開展群眾工作、服務群眾的各種條件,包括人力、財力、物力等等。提高群眾工作的廣度、深度,更好地服務群眾,都需要不斷擴展群眾工作的資源。從當前實際情況看,基層組織直接掌握的服務群眾的資源確實是有限的。如果放開視野,就會看到,執政黨除利用自身資源外,完全可以發揮領導核心、政治核心的優勢,以各種方式擴展群眾工作資源,例如,以區域化黨建的方式引進社會資源,協調各方為群眾服務。

手段。信息網絡時代提供了群眾工作的豐富手段。各種新型媒體包括“自媒體”,都可以成為群眾工作手段。有一種看法是,黨直接控制的主流媒體是做群眾工作的,而新興媒體反映的輿論是多樣化的,似乎不能做群眾工作,甚至隻能誤導輿論,從消極方面影響群眾情緒。這種看法實際上是把正面引導、教育群眾與了解群眾情緒和意見要求對立起來了。了解群眾情緒、反映群眾意見要求也是重要的群眾工作。引導、教育與了解、反映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才構成完整的群眾工作。新型媒體的便捷性、即時性可以為改進工作提供大量信息。為此必須克服對新型媒體不重視乃至忽視的缺點,一方面,要加強對新型媒體的領導、依法管理,充分發揮其在反映群眾情緒和意見、要求方面的特長。

簡單歸納,大群眾工作觀強調群眾工作的時代性、廣泛性、深入性,要求全體黨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全員參與,對群眾的各階層、各種人實行全覆蓋,群眾工作滲透到黨的工作領域全方位和工作全過程,體現在群眾思想、工作、生活各個方面,採取傳統和現代的各種方式,最終形成群眾工作的社會化、網絡化、信息化。

大群眾工作觀追求的目標是,在宏觀方面,打造“黨離不開人民、人民離不開黨”的命運共同體,完成全面建成小康任務﹔在微觀方面,使一個地區、單位呈現新局面,即創造活力、競爭機制與和諧穩定的統一,事業發展與人的素質提高的統一,廣大群眾權利與義務的統一,競爭意識與公正感、歸屬感、安全感的統一。這樣,

黨組織和群眾之間就實現了良性互動。

三、大群眾工作觀呼喚思想解放和組織形式、工作方法的創新

1、疏導、引導、教育群眾如何取得實效?必須善於與群眾平等交流。馬克思主義掌握人民群眾,是靠真理的力量而非權力的力量。執政黨掌握主要宣傳工具,這對教育、引導群眾極為有利,但也要防止由此可能產生的簡單化傾向和生硬做法。話語權與影響力有關,但是話語權不等於影響力。對干部個人來說,地位高、職務高並不代表掌握真理,即使懂得真理也不能強加給群眾。以“群眾導師”自居、“居高臨下、我打你通”的做法任何時期都不奏效,現在尤其不行。

2、如何正確認識和實現黨群、干群和諧?黨群、干群和諧不是“無差別境界”。那種理想狀態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黨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黨組織、黨員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群眾衷心擁護黨,這始終是黨群、干群關系的基本面,這並不是說,黨群干群之間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由於所處地位不同、承擔的職責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掌握的信息不對應,黨群、干群之間始終存在差異,甚至會出現一些問題。所謂和諧,是講黨群、干群關系呈現和睦協調的良好狀態,一些矛盾是良性的、非對抗的,是可以及時化解、調適的,解決問題和調適、化解矛盾成為群眾工作重要內容,也成為黨組織工作的重要動力。

3、創新有利於做群眾工作的組織形式與工作機制。組織形式、工作方式都是為完成政治任務服務的。中國共產黨作為創造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從來不把一種組織形式和工作方法當做固定不變的公式,總是隨著情況變化不斷改進組織形式與工作方法以適應完成新任務的需要。貫徹大群眾工作觀更必須這樣做。

——各級黨組織將群眾工作單獨立項,作為黨的常規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列入日程。黨組織要定期研究群眾思想動態、情緒,群眾利益實現情況,及時提出群眾工作的具體目標、任務、制訂相應的群眾工作策略及措施。為此可以考慮設立群眾工作的專門機構,作為黨委群眾工作的研究室和參謀部。

——在工作上著眼於制度、機制建設。機制是以制度為依托建立的、有明確工作目標、實施辦法、保証措施、糾錯措施的工作系統,是開展群眾工作的有效載體。機制建設的思路是:思想教育領先——建章立制——制度系統化——注入執行制度動力——在實踐中完善。

作者:全國黨建研究會特約研究員、北京市委黨校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姚桓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