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遲福林:沒有改革自信,難有改革動力

2014年10月13日08:58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沒有改革自信,難有改革動力

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務實的改革行動至關重要。問題在於,要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社會氛圍,仍需進一步解放思想,凝聚改革共識。

通過改革形成結構上的新常態、體制上的新常態

未來幾年是我國經濟新常態形成的關鍵時期。盡管從經濟增長速度來看,已開始進入7%左右增長的新常態,但困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問題遠未得到解決。應當看到,經濟新常態不僅是增長速度上的新常態,還包括結構上的新常態、體制上的新常態,結構上和體制上的新常態更具有根本性。隻有通過改革形成結構上的新常態、體制上的新常態,才能夠為未來5-10年形成穩固、可持續的經濟新常態打下具有決定意義的基礎。

要增強結構性改革的緊迫感,不能因增長速度上新常態的形成而放鬆結構性改革。通過加快結構性改革形成消費主導的投資消費關系新常態、服務業主導的產業結構新常態、以人口城鎮化為主的新型城鎮化新常態和創新驅動新常態,牢牢把握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主動權。

要跳出短期看長期、跳出速度看結構。改革要著眼於解決長期、結構性問題,敢於用短痛換長痛,實現標本兼治。在宏觀政策上要有定力,堅守不刺激的宏觀經濟政策,不因短期內經濟增長擾動而放棄中長期的轉型改革目標。尤其需要防止以增長取代轉型,以政策調整取代改革,以小修小補的改革取代深層次改革。

沒有改革自信,很難產生真正的改革動力

改革進入深水區,改革自信至關重要。沒有改革自信,很難產生真正的改革動力。一方面要看到,隨著反腐工作的逐步深入,既得利益牢不可摧的神話正在被打破,改革力量和不願意改革力量的對比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另一方面,改革要集中力量在破除國有企業行政壟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久攻不破的改革領域盡快取得實質性突破,帶給社會良好的改革信心和預期。

堅定改革自信,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決定》的一大亮點,更是改革理論與實踐的歷史性突破。它不僅將直接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也將倒逼政治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不僅是改革理論的重大突破,更是改革不斷深化、持續的重要標志。“市場決定論”的深刻性和意義不亞於22年前提出的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的“兼容論”。

突破利益固化格局深化改革,很重要的是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勢能

改革在任何時期都會受到既得利益和觀念上的束縛,重要的是使改革成為不可逆轉的大勢。為此,需要營造改革輿論氛圍,把研究改革、宣傳發動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一項重要職能。要加大改革基礎理論的研究和創新力度,對改革面臨的重大疑難問題作出權威性的解釋,針對改革進程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及時回應社會的種種疑問、分歧和爭議。要注重通過媒體宣傳改革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充分利用媒體征集改革民意,使媒體成為客觀、真實反映改革進程、代表公眾利益監督改革的重要平台。

要在凝聚共識中形成改革的社會合力。對未形成方案的具體改革,積極引導各方參與討論。建議重大改革盡可能實行聽証制度,讓改革利益相關者能夠參與改革進程,進行平等、充分的質証和辯論。對已出台方案的改革,在實施之前做好有明確時間要求的試點工作,充分總結、汲取、提煉基層試點經驗推進改革,使改革能夠充分反映基層訴求。對正在實施的方案,在實施進程中鼓勵各方參與、監督、反饋,使各方合法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尤其要避免弱勢群體利益受損。(作者為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主題鏈接

阻礙改革的幾種消極心態

社會各界普遍對改革熱情高漲、充滿信心,但部分部門和干部中有幾類心態值得關注和分析。

第一類是陽奉陰拖型:真改到自己頭上,就不舒服了。中央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很大,但部分干部不“大膽改革”,喜歡做“表面文章”,用文件、會議來落實改革要求。

第二類是暫時迷茫型:都在喊改革,但不知怎麼搞改革。一些領導干部表示,現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出來了,但在基層怎麼落實、如何見效,很多人並不十分清楚。

第三類是觀望憂慮型:一些改革措施看起來很好,帶來了改革的蛋糕,但由於配套沒跟上、前景不明朗,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措施。

內容來源:新華通訊社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遲福林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