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發布已經半年多了,各方面的討論比較多,一些問題在理論界也有不同意見——

張卓元:需要我們重視的幾個改革議題

張卓元

2014年07月21日08:19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需要我們重視的幾個改革議題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作出到現在半年多了,各方面的討論也比較多。我想就經濟領域列舉一些我認為需要重視的幾個改革議題。

  關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適用范圍問題

  這次《決定》第一次在黨的文獻中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論斷,在此之前,我國經濟界和理論界還沒有人明確提出過這個論斷,說明這一次《決定》走在改革理論的最前面。

  這裡有一個問題值得研究,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范圍怎麼樣來界定,我認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主要適用於經濟領域,並不適用於文化社會等領域,雖然在文化社會等領域中產業的部分也需要很好運用市場機制。也就是說,文化社會等領域有不少公共服務的部分,比如,義務教育、公共文化服務、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居民的基礎養老等等是不能夠由市場來起決定性作用的。過去曾經一度出現過上述領域也搞市場化的趨向,使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責沒有很好到位。所以這次《決定》明確指出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來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而沒有說還要涉及到其他領域。

  國內外的實踐都表明,隻有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才能夠不斷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這個問題目前在理論界也有不同的意見,比如有的專家認為,資源配置有宏觀和微觀的不同層次,在資源配置微觀層次,市場價值規律可以通過供求變動和競爭機制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說微觀層次可以起決定性作用。但是在資源配置的宏觀層次,市場不應該,也不能夠起決定性作用,宏觀層次裡包括部門和地區的比例結構,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如果在微觀層次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那麼在部門和地區結構等配置中市場又不能夠起決定性作用,這樣會不利於資源在市場信號引導下由效益低的部門和地區自動流向效益高的部門和地區,從而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這樣會把市場對資源配置的作用估計不足,甚至否定市場在資源配置的微觀層次起決定性作用。這個問題按經濟領域還是按微觀宏觀層次界定,當然還有別的不同意見,我覺得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

  關於在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職能怎樣轉換的問題

  這次《決定》明確以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來代替基礎性作用,一個現實針對性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要進一步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主要是解決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過多、對微觀經濟活動干預過多和審批過多等問題,這就要求政府轉型,做好原來缺位和不到位的工作,以便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

  我個人認為,目前中央政府在轉換職能,減少審批方面,應該說做得還是比較好的,相對而言,地方政府改革特別是改變地方政府直接配置資源過多和對微觀經濟活動干預過多,改變軟預算要素和依賴土地財政以及賴賬不還等方面的改變不夠明顯,有的地方政府甚至還熱衷於“大干快上”,追求短期GDP最大化,以至於產能過剩問題、地方債務急劇增長的問題等很難解決。而且地方政府改革涉及到地方官員利益的調整,這個問題難度比較大。我個人認為,這是在推進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方面一個最大的難題。

  怎樣促進混合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這次《決定》提出,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這也是亮點之一。中國經濟經過35年的改革開放,經濟高速增長,無論是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都增長很快。截至2013年年底,國有工商企業資產累計91萬億,所有者權益31.8萬億,其中中央企業所有者權益16.5萬億。2012年私營企業注冊資本也達到31萬億,居民儲蓄存款更多。

  在這種情況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於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也有利於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意味著我們現在不提倡國有企業之間的聯合,因為在這之前,很多地方熱衷於地方國有企業找中央企業搞聯合,而不是跟不同所有制資本的聯合。所以我們國有企業改革第一步是公司制改革,第二步應該是股份制改革。再進一步,應該發展為混合所有制的改革。現在來看,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似乎要更加積極和主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目前,中央企業的母公司中,隻有中國聯通等八九家公司初步實現了股權多元化,大多數還是國有獨資。近來,已經有一些國有大型企業主動提出實行混合所有制,比如中石化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還有中電投,也是允許民資參股部分中電投旗下的子公司和建設項目,規模比例大概三分之一左右。混合所有制經濟既可以國有資本控股,也可以非國有資本控股。當前要著重避免民間資本參股后沒有多少發言權的現象,也要避免有的央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隻拿出一部分不賺錢或者成為包袱的業務吸收社會資本參與。

  另外,在討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中,也出現有的民營企業一講到混合所有制經濟就要求控股,這也不完全現實。因為現在像中石化等央企准備引進社會資本的,它的油品銷售板塊拿出三分之一就達到上千億元,目前單個民營資本恐怕還沒有具備控股的能力。在這同時,也要防止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出現國有資產流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客觀合理地評估國有資產,依法和公開透明操作,嚴格防止過去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很多亂象。有的專家估計,目前混合所有制經濟總體上佔我國經濟比重三分之一左右,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我個人估計,到2020年,我國混合所有制經濟總體上佔我國整個的比重可以提高到50%左右。所以,可以想像,隨著經濟發展和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經濟將會有長足的發展。因此,今后需要加強對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研究,包括怎麼樣完善法規政策,健全法人治理結構,真正做到在一個經濟單位內部,各類資本能夠得到同等保護產權、同等使用生產要素,促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

  國有資產監管機構怎樣從管企業向主要管資本轉變

  這次《決定》提出要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這意味著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進入了全新的階段,這是個非常大的轉變。如何從管國有企業為主向主要管資本轉變,對國資委來說是個全新的課題,需要探索經驗。

  國資委主要管資本,也是同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相適應的,因為國資委要逐步致力於國有資本的優化配置,也就要求更好地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次《決定》專門指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於國家的戰略目標,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是提供公共服務,發展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這五個重點跟1999年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的《決定》相比,當時提出了國家要控制的國有經濟四大領域,相比應該說又前進了一步。比如1999年四大領域中有個自然壟斷行業,國家要控股經營,這個沒有問題,但這次非常明確提出來,控制的主要是自然壟斷環節,除了自然壟斷環節以外應該盡可能地引入競爭機制。目前國有資本80%左右集中在競爭行業,比例太高,雖然國有資本五個重點裡也有一個是競爭性行業,但是更多是要傾向於把國有資本投向公益性的方面,這需要按照《決定》的要求進行調整。

  看來,今后要很好界定國內國有資本的職能,大體分為三類,一類是工業性,一類是商業性,第三類是兩者皆有的,對不同類的國有企業,需進行不一樣的考核指標,比如對於公益性資本運營公司就不能以資本增值作為主要考核指標,而應當著重在成本控制、服務質量等方面提出要求,這些都需要在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認真研究和逐步完善,同時借鑒國內外幾大資本運營公司和投資公司的基本做法和經驗。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張卓元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