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筑夢天下

—— 電視政論片《百年潮·中國夢》解說詞(第五集)

2014年05月31日09: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解說】

  當我們仰望蒼穹,尋找夢想星空的時候﹔當我們回眸文明,尋找輝煌歲月的時候﹔當我們追溯歷史,尋找滄海桑田的時候……人類的夢想正在伴隨著時代發展而日新月異地變化著。

  斗轉星移,亙古不變的是人類追求夢想的百折不移的信念。

  顯然,各個民族的夢想,既有不同,又息息相通。不同的是文化與歷史,相通的是對於美好幸福生活與經濟社會進步的共同追求。

  毫無疑問,中國夢是一個撥動人心弦的意蘊,連接著過去與現在、歷史與未來,連接著國家與個人、中國與世界,是人類社會共同夢想中的一塊美妙畫圖,獨具東方文明神韻的一道亮麗風景。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杜甫沉郁頓挫的詩句中表達著對尋源使張騫的敬意。2100多年前,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始了“鑿空之旅”,夕陽下,悠遠蒼涼的牧歌聲中,拖曳著張騫疲憊的身影,大漠戈壁留下他沉重的腳印。“廣地萬裡,重九譯,致殊俗,威德遍於四海”。於是乎,絲綢之路搭架起了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和思想交匯的友誼之橋。

  學者余秋雨指出:“相比世界其他通過戰爭等手段打開的文明通道,我們的絲綢之路,是以經濟和文化為主軸的,延續時間之長、效果之好,我認為它是第一通道。”

  翻開東西方人類文明交流史冊:“絲綢之路”留下的是互利合作的足跡﹔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傳播的是佛教的慈悲與智慧﹔鄭和“七下西洋”,播撒的是友誼交往的種子……講信修睦、善待他人的傳統倫理,塑造了中華民族敦厚平和的秉性﹔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傳統哲學,孕育著中華民族推己及人的文化﹔協和萬邦的傳統歷史,影響決定了中華民族和諧共通的和平理念。

  中國是禮義之邦,古語曰:“禮者,敬人也,敬人者,人恆敬之。”

  中國哲學家奉獻給聯合國幕牆上的一句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水至柔卻有著無窮的力量,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如大海一般的浩瀚廣闊——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包容性,以及巨大的融合力量。

  【採訪】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 張 帆

  中國古代的這個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政治文化,在對外關系方面它是強調和平,以和平為主,反對動武、反對動兵的,所以后來我們看到那個鄭和下西洋,那樣一次很大規模的遠洋航行,其實帶了很多軍隊,但那個軍隊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所到之處並沒有用兵,而是跟當地的居民、部落、政權和平交往。

  我們今天提出走和平發展的道路,維護世界和平,是繼承和發揚了我們中國的優良傳統,把發展建立在和鄰國友好相處的基礎之上,這也是中國自古以來政治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理念。

  【解說】

  歷史是現實的基礎,也是開創未來的啟示。

  面對動蕩變幻的國際政治舞台,中國外交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廣交朋友,合作共贏,營造有利於國家建設與發展的外部環境,中國大踏步走向世界,建交國由初期的18個增加到現在的172個,中國同世界的關系變得豐富而多彩。

  2013年的春暖花開時節,隨著習近平出訪的腳步從俄羅斯大地到非洲大陸,開啟了中國的友誼之旅。

  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習近平與普京總統坦誠相見。雙方表明,中俄互為最主要、最重要的戰略協作伙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依然嚴峻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俄要更加緊密地加強全方位戰略合作。

  在俄羅斯“中國旅游年”開幕式上致辭時,習近平熱情洋溢地表達了美好的中國情懷,令俄羅斯聽眾為之動容:中俄兩國山水相連,是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親仁善鄰,國之寶也。旅游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橋梁。旅游是修身養性之道,中華民族自古把旅游和讀書結合在一起,崇尚“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3年,中俄貿易額達892.1億美元,同比增長1.1%。其中,出口495.9億美元,進口396.2億美元。俄羅斯為我國第十一大貿易伙伴。

  中俄國情不同、條件各異,彼此密切合作、取長補短,無疑可以起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由於中俄兩國的能源合作不斷深化,兩國正積極推動各自國家和地區發展戰略的相互對接,從能源、資源向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高技術、金融等領域拓展,從商品進出口向聯合研發、聯合生產轉變,從而不斷提升兩國務實合作的層次和水平。

  【採訪】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 季志業

  2013年時(習主席)第一次出訪就是去俄羅斯,2014年首訪還是去了俄羅斯,向普京、向俄羅斯展示了中國對俄羅斯的高度重視,進一步加深了這種領導人之間的個人關系。那麼這種個人關系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兩國關系的這種水平,政治互信的水平。

  【解說】

  中國夢是和平的夢、友善的夢。在“地球村”的村落裡,中國是一個和平、友善、富於正義感的村民。她不會隻想著自己奔小康,而忽視鄰裡伙伴的冷暖﹔她不會因為自己的強壯,而欺凌弱小。地球是圓的,世界是平的,攜手合作、互利共贏、和平共處,是中國一貫奉行的外交原則。

  中國夢是促進共同發展之夢。

  實現中國夢,意味著約佔全球1/5的人口將得到很大程度的發展,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中國實現夢想的過程,也是進一步擴大開放、與各國分享更多發展成果和發展紅利的過程。

  中國夢是推動合作共贏之夢。

  許多外國政要和專家學者指出:中國夢是與世界各國擴大利益匯合點,構建起利益共同體。

  中國大力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主張世界各國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呼吁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同時,中國將更加積極地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為人類和平發展做出新的貢獻,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回首1971年,在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上,是“第三世界的窮朋友們把中國抬進聯合國的”。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坦桑尼亞和贊比亞兩國,曾多次向西方國家提出援建坦贊鐵路的要求卻屢遭拒絕,尚不富裕的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則慷慨施以援手。

  2013年3月25日,習近平在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發表了重要演講。

  【同期聲】習近平

  中非雖然遠隔重洋,但我們的心是相通的。聯結我們的不僅是深厚的傳統友誼、密切的利益紐帶,還有我們各自的夢想。昨天的晚宴,基奎特總統用標准的中文說了一句中國夢。

  【解說】

  13億多中國人民正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10億多非洲人民也正致力於實現聯合自強、發展振興的非洲夢﹔中非人民團結合作、相互支持,共筑牢不可破的友誼基石。

  【採訪】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 李紹先

  發展中非關系意義重大,因為中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大陸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有待於發展的大陸,兩個古老大陸攜手發展,意味著兩個古老大陸共同的復興。

  【採訪】坦桑尼亞民眾 埃德娜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夢的構想,是為了實現中國的改革、社會的改革,每個人都能過上好日子,國家得到發展和成功,國防也能得到完善。

  【採訪】津巴布韋民眾 菲絲·辛迪索·穆基澤

  當中國夢變成現實的時候,非洲國家會受益匪淺,人們會創造許多機會,許多人會實現自己的夢想,人們會受到許多支持鼓勵,這些支持鼓勵對我們非洲人實現自己夢想非常重要。我認為中國夢會大大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解說】

  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馬埃特斯羅認為,習近平概括中非關系提出的“真、實、親、誠”四字箴言,是非常貼切的中非關系的寫照,也是中國在發展對外關系問題上的真實聲音。

  中國夢對接非洲夢,助推各自的夢想之舟揚帆遠航,是中國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合作的縮影和典范。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所有的國家、地區,都是地球村的一分子。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是和平發展的30多年,是與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30多年。中國今天取得的成就,得益於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

  (字幕:200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1.64萬億美元,列世界第六位﹔200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2.26萬億美元,超越法國,列世界第五位﹔200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2.71萬億美元,超越英國,列世界第四位﹔200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3.49萬億美元,超越德國,列世界第三位﹔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5.93萬億美元,超越日本,列世界第二位。)

  環視全球,中國經濟被譽為“牽引許多國家的火車頭”、“帶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

  毋庸置疑,中美兩個大國的關系走向,直接影響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影響著世界和地區的和平穩定。

  習近平與奧巴馬總統在安納伯格庄園會晤,就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達成重要共識,向世界昭示了中國和平發展的信念。

  習近平用三句話對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內涵進行了精辟概括:一是不沖突、不對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贏。兩場會晤,一場晚宴,一起散步,既談合作,也不回避分歧。

  【採訪】美國民眾 彼特·斯多茨

  我覺得,中國夢意味著中國經濟越來越發達,對中國公民來說,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他們也有更多的機會。我覺得美國夢和中國夢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

  【採訪】美國民眾 阿什莉·李·弗萊明

  我覺得中國夢意味著成長,不僅是個體,而且是整個中國社會的進步。中國夢還意味著機會,意味著理想,這個理想屬於那個國家的年輕一代。他們很多人在中外很好的學府學習,中國夢也屬於這些年輕人,我希望看到他們在未來夢想成真。

  【採訪】美國民眾 裡蘭德·拉扎雷斯

  無論你是一個領導人,或者老百姓,你有住房,你有工作,你的身體很健康。還有對你的家人來說,他們也有一個平安的生活。還有對父母來說,他們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我來說,這些事情都象征中國夢想。

  【解說】

  中國領導人以輕鬆的“庄園會晤”之旅,彰顯了中國愛好和平、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開放視野。

  【採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專家 張國慶

  中國的中國夢,無論是“建國夢”還是“富裕夢”還是我們的“強國夢”,我們就是要過好自己的日子,我們就是要成為世界發展中的一個積極因素,我們就是要善待他人。我覺得這個其實是中國夢中一個特別好的地方,就是我們要和平地崛起,我們要成為一個對世界有積極貢獻的國家,我們要成為一個讓世界感到溫暖的一個國度。

  【解說】

  當鏡頭搖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時候,中國夢的人文價值與和平力量同樣得到極大彰顯。

  中國與拉美發展階段相近。進入21世紀以來,中拉經貿增長遠高於中國整體對外貿易增幅,可謂進入“黃金時期”。

  (字幕:1990年,中拉貿易額還隻有22.9億美元,2000年增至126億美元,而2012年中拉貿易額則高達2613億美元,22年間增長100多倍。)

  人們欣喜地看到,中國已是拉美地區第二大貿易伙伴,拉美則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海外投資目的地之一。

  習近平拉美三國之行,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戰略性訪問,也是中國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外交理念的一次生動實踐和成功推演。

  中國夢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毫無疑問,這些場景和鏡頭給世人所留下的,是如此和諧、大氣、美好、溫馨的情愫。

  習近平回應了世界的關注:“順應時代前進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國人民”,中國夢不是關起門來做自己的“小夢”,而是做一個開放、包容、共享的“大夢”。

  2013年9月7日,當地時間10時30分,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陪同下步入會場。正是在這裡,習近平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

  【同期聲】習近平

  我們要全面加強務實合作,將政治關系的優勢、地緣比鄰的優勢、經濟互補的優勢,轉化為務實合作的優勢、持續增長的優勢,打造互利互贏的命運共同體。

  【解說】

  “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並為古絲綢之路演繹了嶄新靈感: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

  中國有句古訓:“遠親不如近鄰。”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珍惜鄰裡之間友誼的傳統。中國願意與亞太地區的鄰裡攜手實現各自的夢想,推動區域的更好更快發展。有如印度尼西亞民歌《美麗的梭羅河》所傾訴的:“你的源泉來自梭羅/萬重山送你一路前往/滾滾的波濤流向遠方/一直流入海洋……”

  “一片土地的歷史,就是在她之上的人民的歷史。”

  2013年10月7日,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會議上,習近平明確傳遞了中國的信號: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經濟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應該爭取通過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放大正面聯動效應,防止和減少負面外溢效應。

  “計利當計天下利。”

  習近平提出了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提出要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和周邊環境,中國將堅持通過和平發展方式實現中國夢。

  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中國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將努力帶動和幫助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周邊國家發展,與各國更多分享發展機遇,使他們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中國希望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中國人民希望通過實現中國夢,同各國人民一道共圓世界夢。

  【採訪】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 曲 星

  從這個大國(到)周邊發展中國家(再)到多邊,再加上一個公共外交,就是非常注重讓中國的發展道路,為更多的世界民族所理解,就是應該說要實現中國夢。這幾組關系是缺一不可的。

  【解說】

  2014年3月22日,習近平飛抵滿城綻放郁金香的阿姆斯特丹,開啟了為期11天的訪歐之旅,引起全世界高度關注。

  中國、歐洲,兩者相加佔世界人口的1/4、經濟總量的1/3。從3月22日至4月1日,從北京到阿姆斯特丹、海牙、裡昂、巴黎、柏林、杜塞爾多夫、布魯塞爾,行程19615公裡,活動約90場,元首外交,提升戰略規格,拓展合作空間,對接利益契合點,中國同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等四國關系有了新的定位﹔出席在荷蘭召開的核安全峰會,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歐盟總部……充分展現了大國領袖具有恢宏的世界歷史視野,既熟諳人類思想和精神遺產,又因熏陶東方文明的神韻,而表達從容、深邃、平和與寬廣,提升了中國的軟實力,搭建起一座中歐友誼之橋。

  【同期聲】習近平

  歷經苦難,中國人民珍惜和平,希望同世界各國一道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歷史將証明,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不是威脅,是和平不是動蕩,是進步不是倒退。

  【解說】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路並行而不相悖。”

  世界是多樣的,夢想是多彩的。中國的夢想和發達國家的夢想、發展中國家的夢想相互借鑒、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在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必將為人類文明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夢是燭照一個古老民族前行的明燈。

  著名作家冰心曾寫下詩一般的警句:“成功的花兒,人們隻驚羨它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洒遍了犧牲的血雨。”

  引發全世界關注的“李約瑟之謎”提出: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中國發生呢?——今日之中國,正在破解這一謎團。

  從中國人渴望萬博會在中國舉辦,到上海世博會所展示的成功、精彩、難忘﹔從短跑名將劉長春艱辛奔跑在美國洛杉磯奧運會賽場上,到北京奧運會的首次位居金牌第一﹔從“一窮二白”工業規模幾乎是零起步,到工業規模躍居世界前列﹔從“電燈電話,樓上樓下”的向往,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圖﹔從深圳小漁村改革開放邁出的第一步,到上海自貿區的運作﹔從引進外資企業,到中國企業走出去遍布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就是這樣與世界和平對話。

  正如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所言:中國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被世界接受的,而非作為西方社會的榮譽成員。這種接受本身就為我們這個世界求同存異、共同發展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

  “大海成汪洋之勢卻以其低而納百川,天空展無垠之域然以其高而容日月。”

  人類的夢想是相通的。中國夢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是一個和諧共贏的美麗拼圖,最后達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多彩畫卷。

  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闡述中國夢時,聲情並茂地指出:中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將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歷史對我們如此厚愛,機遇對我們如此眷顧。

  誠如習近平所昭告的:“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

  百年激蕩,百年抗爭,百年奮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奏響人類文明中美輪美奐的世紀交響……


  《 人民日報 》( 2014年05月31日 07 版)

(責編:姚奕、趙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