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包心鑒:博大的文明胸懷 寬廣的文明視野

——深入學習習近平主席歐洲之行系列重要演講

2014年05月15日07: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陽春三月,萬物生發。國家主席習近平成功出訪歐洲四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歐盟總部,出席了在荷蘭召開的核安全峰會。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先后發表系列重要演講。這些重要演講,高屋建瓴、高瞻遠矚,言簡意賅、思想深邃。這些重要演講滲透著同一個主題,這就是:文明與自信。如何正確認識人類文明的本質和特征?如何正確認識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間的互鑒和交融?如何順應人類文明大勢將中華文明進一步推向前進?在這些重大問題上,這些重要演講給予我們深刻引領與啟迪。

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

文明是人類共同創造的成果,是人類勤勞與智慧的結晶。然而長期以來,在如何認識和對待人類文明上,卻存在著種種偏頗與困惑。習近平主席歐洲之行系列重要演講尤其是3月27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深刻闡述了人類文明的若干重大問題。

對人類文明的本質特征作出精辟揭示。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文明是多彩的。猶如七彩陽光,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多樣文明,“構成了波瀾壯闊的文明圖譜,書寫了激蕩人心的文明華章”。不論是中華文明,還是其他文明,都是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各種人類文明在價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因此,“要了解各種文明的真諦,必須秉持平等、謙虛的態度”,絕不能居高臨下、傲慢偏見。文明是包容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每一種文明都具有獨特價值,也具有其他文明不可替代的社會作用。因此,在對待文明問題上,絕不能生搬硬套、削足適履,而隻能相互學習、相互包容。

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趨勢作出科學判斷。站在當今世界文明交融的制高點上,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論斷,這就是:文明的內生力在於與時俱進、交流互鑒。他深刻指出:“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唯其與時俱進,才能推動文明跟上時代潮流﹔唯其勇於創新,才能激活文明的生命力。文明要與時俱進,就必須交流互鑒。習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世界各種文明之所以需要交流互鑒,歸根到底是由文明的本質所決定的。因為文明具有多樣性、平等性、包容性,人類文明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前提和動力。正是從這樣的文明發展規律出發,習近平主席指出,隻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麼“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這是對文明沖突論、文明霸權論的有力回應,也是對文明不可調和論的有力澄清。

對中華文明的地位和走向作出深邃思考。在歐洲之行系列重要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對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當代價值進行了精辟論述。向世界表明:“中華文明經歷了5000多年的歷史變遷,但始終一脈相承,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富滋養。”中華文明之所以古老而又年輕,歷久彌堅,至今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就是因為中華民族能夠與時俱進、勇於創新。面向當代世界文明發展潮流,習近平主席著重強調:“中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將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這段生動演講,不啻是我國面向世界的文明宣言,為我們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弘揚中華文明、延續中華文明生命力指明了方向。

相關閱讀:


馮仲平:未來中歐關系的“2.0版本”利於世界和平發展

馮仲平:習主席“獅子論”揭示中國堅持和平發展的必然性

馮仲平:“各美其美、天下大同”文明秩序觀充滿智慧

賈文華: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 文化力建構必不可少

賈文華:習主席訪問歐最大亮點是對文明互鑒交流的彰顯

下一頁
(責編:李葉、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