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李景源: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今中國的指導意義

李景源

2014年04月16日08:40   來源:《求是》

原標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今中國的指導意義

  社會主義的命運始終與馬克思主義哲學聯系在一起,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今天,我們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自覺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一、社會主義的命運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息息相關

  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為前提的。16至19世紀初脫胎於西歐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是早期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和利益的表達。但由於找不到通往理想社會的現實道路,這些學說因而具有“十分虛幻和空想的性質”。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唯物史觀,用唯物史觀來剖析資本主義經濟關系,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在此基礎上,他們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闡明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規律,從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對立和斗爭的根源和性質,闡明了無產階級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力量,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掘墓人和共產主義社會的建設者,從而使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實踐,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列寧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時代特征,科學地揭示了新的時代條件下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規律,創造性地提出社會主義能夠在一國或幾國首先取得勝利的理論,並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進行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十月革命勝利后,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過渡到新經濟政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果。但在列寧逝世后,蘇聯所形成的社會主義模式,具有集中過多、管得過死、過於僵化的弊端,並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明顯。蘇聯黨和政府也曾試圖進行改革,終因教條主義盛行,思想僵化,沒有創新性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致使改革的努力沒有取得預期成效。

  科學社會主義由一國實踐向多國實踐發展,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運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即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中國革命問題,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並寫下了《實踐論》、《矛盾論》、《新民主主義論》等哲學名著。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發表《論十大關系》、《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為主要標志,我們黨在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問題上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十分重要的認識,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后來的實踐中,由於指導思想上“左”的錯誤,我們黨在探索的歷程中受到嚴重挫折。這些挫折的根本原因,就是違背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我們黨開創並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1978年,圍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展開的大討論,恢復了黨的思想路線,破除了“兩個凡是”的教條,為黨在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和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抉擇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論基礎。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緊密結合起來,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領導全國人民成功開創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代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持和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回顧社會主義發展史,可以清楚看到,什麼時候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社會主義事業就興旺發達﹔什麼時候背離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社會主義事業就遭受挫折和失敗。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就必須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同樣,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也必須自覺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求是》
· 李景源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