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夏春濤:把握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正確方向

夏春濤

2014年04月16日08:37   來源:《求是》

原標題:把握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正確方向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准確把握、深刻領會其內涵,對確保全面改革的正確方向十分緊要。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在我國,國家治理體系主要指黨領導人民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領域體制機制及法律法規安排。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國防外交、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中,“治理”是關鍵詞。國家治理或治理國家,是我們黨不懈探索的課題。從新中國成立后號召“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到新時期提出“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治國之本”、“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依法治國”等,都凸顯了黨的“治理”理念。很顯然,“治理”不是今天才提出來的,更不是受西方影響而提出來的。前一種說法低估了這麼多年來黨在國家治理上所取得的成就和經驗﹔后一種說法容易造成誤解和認識混亂,尤其需要澄清。“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前一句,規定了根本方向,與后一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成完整的表述。因此,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絕不能走老路或邪路。改革不是另起爐灶,不是“改向”,而是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是削弱或否定黨的領導,而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提出。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基於深刻總結歷史、科學分析形勢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順應了我國現代化總進程,體現了黨對改革認識的深化和系統化,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了新境界。

  加強制度建設和提高治理能力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從世界歷史角度看,以往的世界社會主義實踐,沒有很好地解決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的問題。從近代以來我國社會變革的歷史過程看,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沒有也無力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使命。黨帶領人民浴血奮戰,建立新中國,為國家治理創造了必要前提。黨在全國執政以后,不斷探索這個問題,雖然也發生了嚴重挫折,但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開放以來的進展尤為顯著,黨帶領人民成功地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新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進而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迎來民族復興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事實有力說明,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切合國情,是管用、有效的﹔國家治理能力是適應發展要求的。兩者都體現了我國獨特的政治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會越走越寬廣,西方制度模式不是治理國家的惟一選擇。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

  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現有的制度仍不夠成熟和健全。把握機遇、應對挑戰,解決好前進道路上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必須繼續深化改革,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形成改革合力和總體效應。特別是我們的治理能力亟待提高。中央一再告誡全黨要提防四大危險,其中之一便是“能力不足”的危險。相對而論,制度執行力已成為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充分發揮、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的重要因素,需要下更大氣力加以提高。惟有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才能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要求,有效應對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已走過前半程,后半程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站在后半程的起點上,我們一定要懷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始終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以隻爭朝夕精神和扎實有效舉措,努力打好這場意義深遠的改革攻堅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求是》
· 夏春濤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