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霍城模式”的文學詮釋——讀長篇紀實文學《國家情懷》
2013年07月23日16:03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霍城模式”的文學詮釋

  裔兆宏的長篇紀實文學《國家情懷——援疆“霍城模式”啟示錄》(作家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寫出了人間大愛。自從中央召開新疆工作會議以來,十九個省市支援新疆建設,交出了輝煌的答卷,新疆也因此走上了跨越式發展的通衢大道。在此之前,中組部就在全國找了十個試點縣,新疆的霍城就是其中之一,縣委書記、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開發區主任、十六個局委辦主任等主要領導,皆從東部發達地區江蘇省江陰市直接委派,迄今已經有四屆班子前往霍城任職。他們帶去了東部發達地區的新觀念、新經驗,實現了先富幫后富、全國一盤棋的理念。這就是《國家情懷》展示出來的一道美麗的風景。

  通讀全書,可以看出作者投入了創作智慧和激情。他把中央政權在新疆的歷代援建史梳理了一遍,從解憂、細君兩位漢家公主遠嫁烏孫國,隋唐金遼、元清民國,到新疆和平解放,王震將軍繼續屯墾戍邊,引進八千湘女,上海支邊青年,及至各路凡民,沿說到今天。一幅幅、一幕幕、一字字、一句句,歷歷在目。尤其新世紀以來,幾任來自江蘇的縣委書記項雪龍、張士懷、張葉飛、王進健和隨他們而來的團隊,爭相在霍城小鎮揮洒汗水。他們以個人才華和人格力量,溫潤著霍城各民族群眾的心田,澆灌著這一方肥沃的田園,建設著這一方土地。當今的霍城,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長治久安的良好局面,更為重要的是,拉近了人與人、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距離,推動了情感的交融。

  作品全景式地表現了國家戰略層面“援疆”重點霍城縣各項事業的勃勃生機,由此提煉出“霍城模式”。這的確是國家行動的大視野、大手筆、大決心。一批批江陰“援疆”人員,作為“援疆”團隊整建制前往霍城工作,為這裡的建設事業付出了心血。在他們的帶動下,一所所學校、一座座醫院、一棟棟居民樓平地而起,使這座邊地老城舊貌換新顏。

  我們從耄耋之年的維吾爾族大娘老淚縱橫中,看到了感恩之情似甘泉相涌,“我請求你們,在我臨死前,一定要讓我再見一次張書記!”這是她唯一的“苛刻”請求,因為他是她們一家的恩人。我們看到了當地各民族百姓是純朴善良的,是知恩圖報的。而江陰援建干部們的真情,不僅打動了當地各民族百姓,也打動了許許多多江蘇及全國各地的企業家、客商、技術骨干,他們紛紛來到這裡,奉獻著各自的真情、智慧、理念、資金、技術。於是出現了在開發區堅持打拼的父子兵,他們把機遇視為挑戰、將壓力變成動力,在給霍城栽培了一棵棵生機盎然的“搖錢樹”的同時,也給霍城的發展注入不斷成長的動力﹔在為霍城人創造一片希望的樂土的同時,也在更新著當地人的觀念。於是,這裡既形成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政治環境,也保護了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更有為客商服務的良好的社會環境。一種良性循環的發展環境和機制已經形成。顯然,“霍城模式”充滿了活力。這就是《國家情懷》告訴讀者的真實的霍城。透過文字,我們看到的是援建者與當地各族群眾臉上洋溢著的燦爛笑容。(艾克拜爾·米吉提 作者為《中國作家》雜志主編)

(責編:楊麗娜、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