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李良棟: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關鍵詞
李良棟
2012年11月07日13:45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執政黨如何進一步將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落到實處?這需要我們深入地思考

政治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政治泛指對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整個治理;狹義政治是人們基於一定的利益要求圍繞公共權力展開的活動。兩種既相互聯系,又有所區別。廣義的政治觀,黨的十八大工作報告肯定會和盤托出,這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全黨今后一個時期工作的根本指導方針。而狹義的政治觀,倒是需要我們深入地思考,這就是:執政黨如何進一步將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落到實處。這包括拿出深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決心和勇氣;提高領導和組織政治體制改革的能力和韜略;提升構建社會主義新型政治文化的智慧和水平。

真正拿出深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決心和勇氣

處於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的中國,一方面是發展市場經濟以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另一方面是社會轉型深層次矛盾造成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如貧富差別、嚴重腐敗、社會失信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並不是改革本身帶來的,而恰恰是改革沒有完全到位才導致的。所以,必須有堅定推進改革的決心和信心,用深化改革來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問題。解決上述突出問題不僅需要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同樣需要政治體制改革。

如縮小貧富差別關系到億萬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人民群眾特別是社會弱勢群體應該在制定縮小貧富差別的政策過程中享有知情權、發言權、參與權,才能保証這些政策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解決腐敗問題途徑固然很多,但權力制約是其主要形式。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不僅需要黨和政府的有效作為,更需要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解決政府公信力下降與社會誠信流失也絕不是黨和政府一家的事情,必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才能解決。同時,深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是進一步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換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在這個過程中,重大問題的決策、重要資金的使用、重大項目的去留,必須而且應該尊重人民的意志。同時,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內在地要求深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最大特征是在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目標下,通過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基礎獲得最大經濟效率。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體系還不健全、發展水平還未到位,與我國現行的政府職能轉換遠未完成不無關系。盡快轉換政府職能和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和現代法治政府,切實提高政府能力和履行政府責任,才能為經濟社會文化事業提供有效地服務。同時,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經濟格局,客觀地使社會階級和階層結構發生新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不同的利益群體勢必有著自己的經濟利益要求,而這種經濟利益要求必然通過政治要求進行表達和協調。民主就是協調利益矛盾的較好形式。

以上都充分說明,深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勢在必行。但是,在中國隻有社會公眾的願望和要求還是不行的,必須還有執政黨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決心和勇氣。這個道理,不言自明。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人民論壇》
· 李良棟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